只需15分钟 新冠病毒无所遁形
截止目前,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超過2258萬例,死亡超78萬例。
事實并沒有像我們期待的那樣,夏天的高溫也無法阻止疫情蔓延。
盡管國內疫情在嚴格的防疫政策下逐漸好轉,國內人民生活步入正軌,但放眼全球,我們仍然要面對肆意頑固的病毒,出門帶上口罩,必要時做核酸檢測。
最煎熬的,是等待檢測結果的時間。一般而言,核酸檢測的過程,少則5、6小時,多則幾天。為什么這一過程需要如此長的周期呢?利用光譜檢測新冠病毒的方法會更好嗎?
圖片源自flickr
這一方法需要先采取咽拭子樣本,然后送到檢驗醫學中心,醫務人員依次在試劑準備區接受患者樣本,在樣本準備區對樣本的核酸進行提取,在擴增區擴增復制核酸樣本,最后在擴增產物分析區分析樣本內核酸能否與標準樣本配對,并通過儀器檢測結果是否呈陽性。
正是物流和處理步驟的繁雜,致使被檢測者從開始檢測到拿到檢測結果間隔時間較長,這也就意味著,患者在等待結果的這段時間,面臨更多感染或被感染的風險。
根據美國中文網的報道,最近CNBC與全球數據和調查公司Dynata合作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將近40%的美國人不得不等待三天以上才能收到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哈佛大學衛生學教授阿希什·賈哈博士表示,如果檢測需要48小時以上,就會失去對被檢測者密切接觸人的行為追蹤,如果時長超過72小時,測試幾乎沒有用了。
科學的想象力無限,艾邁斯半導體將光譜傳感技術應用到COVID-19檢測中,彌補目前PCR檢測方法的缺點,可將檢測時間縮短至15分鐘。
如何將光譜傳感器應用COVID-19中?艾邁斯半導體全球先進光學傳感器部門的執行副總裁兼總經理Jennifer Zhao介紹,將傳統的側向層析檢測(LFT)同專有的光譜傳感技術相結合,就能得到專用于檢測COVID-19的數字化LFT。
它是以微孔濾膜為載體,將特異性抗原或抗體固定在微孔濾膜上,待測樣品通過側向移動和過濾過程中的顯色反應,達到自動分離和鑒別的目的。
側向層析技術在醫學檢測、食品質量檢測、環境檢測、農業和畜牧業等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大多數驗孕棒就應用到該技術。具有快速、經濟高效的優點,但傳統的側向層析技術是通過肉眼觀察讀出結果,測試結果不可量化,且靈敏度和準確度同臺式實驗室測試相比相差較大。
此外,該款LFT檢測設備還具有特異性和連接性。其特異性體現在通過組合光譜讀出器和適當的生物化學法,選定特定病毒;連接性體現在通過藍牙模塊和獲得醫學認證的云設備,對全球定量數據進行云采集。
將讀出器置于雙線LFT試紙上,借助兩個LED進行反射至讀出器上,完成對抗體的檢測。
艾邁斯半導體光譜傳感器支持的數字讀出器
因為檢測抗原時的C反應蛋白(CRP、炎癥標記物)含量低至10pg/ml,所以需要借助UV LED增加檢測靈敏度。Jennifer表示,這一款光譜解析讀出器在其他領域已經量產且非常成熟,所以非常有信心將其用到COVID-19 LFT測試上。另外,數字化LFT檢測COVID-19的準確程度在80%-90%,盡管暫時沒有達到臺式實驗室約90%的準確率,但是符合檢測規則標準。
目前,艾邁斯半導體與Senova、Healthcare達成合作,預計在今年9月前提供這款經過醫療產品CE認證的一次性專業檢測套件的產量,后續進一步開發提供家用認證設備。
近日,我國新冠疫苗研發取得新進展,國藥集團董事長劉敬楨表示,國際臨床三期試驗技術后,滅活疫苗就可以進入審批環節,預計今年12月底能夠上市,年產量將超2億劑。新冠疫苗量產后,基于光譜傳感器的數字化LFT還有用武之地嗎?
不同階段的COVID -19檢測
盡管COVID-19催生了基于光譜傳感器的數字化LFT,但這項技術創新并不局限于檢測COVID-19。近期來看,抗體LFT檢測可以用于注射疫苗后的抗體檢測,幫助使用者確定是否需要再次注射疫苗,長期來看,該項技術也可以檢測除了COVID-19之外的病毒或細菌,通過采用與不同的蛋白酶結合并產生光學上的變化,就能檢測甲肝、乙肝等其他疾病。
不過,數字化LFT才剛剛起步,艾邁斯半導體推出的應用于檢測COVID-19的光譜傳感器是一個很好的推動者,當然,也需要更多企業的加入。在LFT數據流方面,也需要更多的云廠商提供支持,實現疫情監控提供共享數據,助力醫療建設。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只需15分钟 新冠病毒无所遁形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立杆横距纵距步距图解(第1页)(什么是立
- 下一篇: 倍相芯片缺货 技嘉重新设计主板供电:B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