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被砍掉 意识还能保持多久?科学家亲自上断头台实验
在影視劇中,我們常會看到官員一聲令下,罪犯人頭落地的橋段。
那真實的斬首是什么情況呢?頭被切斷后還能保持意識多久?其實,斬首作為一種干凈利落的處決方式,已經在人類歷史中存在了上千年。
在中國上古時期(現存文字記載出現以前的歷史時代),曾出現過殺人做祭品來祭祀神靈的儀式,這種祭祀方式就是人祭。斬首作為祭祀禮俗,就屬于其中一種。
那時,人制造工具的能力有限,所使用的斬首工具較為簡單粗暴,大多是戈、鉞這樣的金屬器具。
戈,以戈斬首謂之伐 圖片來源搜狐新聞網
而后,隨著歷史的發展,斬首逐漸成為封建王朝維護軍紀以及政治法律的一種刑罰方式,是絕對力量的表達:在戰爭中斬下敵人的首級不僅不會被認為殘暴,反而意味著驕人的戰績。
與此同時,斬首工具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從漢朝的環首刀到清朝所用的雙刃刀,構造和設計都日漸趨于完美。
環首刀 圖片來源搜狐新聞網
1911年清朝覆滅,中國的斷頭史悄然退出歷史的舞臺。但在此時,西方的斷頭臺文化卻還在上演。
之后路易十六簽署的法案,更讓斷頭臺取得官方認證。(后來路易十六自己也上了斷頭臺,成為法國歷史上唯一被斬首的國王)
流暢的線條設計,高端的臺架結構,鋒利的傾斜刀片,賦予了斷頭臺無比的莊重。
而斷頭臺的好伙伴,死神的代理人——永遠沉默冷靜劊子手更為這種行刑儀式增加了一絲肅穆。直到20世紀60年代,法國警察都還在實行斷頭臺斬首刑法。
博物館中展覽的斷頭臺實物 圖片來源 Flickr
現在,除了部分動亂地區,斬首刑罰已被大部分國家徹底廢除。
現實中令人垂淚的不僅是千里送人頭的豬隊友,可能還有新上任的劊子手,劊子手的業務水平直接決定了被行刑人的“幸福感”。
想象一下一刀未斷,再補一刀的畫面,讓人不寒而栗。
但撇開劊子手的執刑能力不談,刀起頭落的瞬間,真的能讓犯人立刻死亡嗎?讓我們來看一看斷頭臺上的那些故事。
1536年,英國國王亨利八世的妻子安妮(Anne)被指控亂倫和謀反,判處死刑并斬首,但記載表示安妮在被斬首后表現出試圖說話的跡象。
1793年,夏洛特·科迪(Charlotte Corday)刺殺了法國革命領袖保羅·馬拉特(Jean-Paul Marat)后,被執行斬首刑罰。
當她被斬首后,劊子手高高舉起她的頭顱并拍了拍她的臉頰。令眾人驚訝的是,Corday的臉頰紅了,她的表情變成了“明確的憤慨”。
斷頭臺上上演的最著名的故事,恐怕非拉瓦錫的殺頭實驗莫屬。
拉瓦錫是1794年法國大革命時期著名的化學家,在雅各賓派專政時期被判處死刑。
據說,他表示要在自己被砍頭后會盡力眨眼,以此做最后一次科學實驗:驗證人被砍頭后是否仍具有意識。
拉瓦錫與妻子瑪麗亞 圖片來源搜狐
有很多像這樣的故事說明,人在被斬首之后,會有一段時間的清醒意識。
不過相關的記錄是否被夸大或者被重復加工,我們就無從得知了,因而這些故事的真實還有待商榷。
生命不息,探索不止,拉瓦錫的好奇心一直被人們延續到了現代。科學家們想知道與身體分離后,大腦究竟可以維持運轉多長時間。
眾所周知,大腦是中樞神經系統的一部分并且連接脊髓,不僅維持著呼吸心跳等基本的生命活動,也是各種高級神經功能的物質基礎。
循環系統借助血液將氧氣和其他物質源源不斷地輸送至大腦,維持大腦的正常運轉。
人類的血壓循環系統是一個密閉加壓的系統,一旦這遭到破壞,大腦就會立即缺氧失血,喪失功能。
我們在久蹲之后,如果突然起身,常常感到眼前一黑,有時甚至會短暫喪失意識,究其原因就在于突然起身導致頭部血壓驟然降低。
照此推論,人在被砍頭的瞬間或者極短時間內就已經喪失了知覺和意識,不會體會到身體產生的劇烈疼痛。
但也有不同的意見認為,人在被砍頭后可以短暫保留意識。
分子生物學家克里克(Francis Crick)認為,人類的所有意識來源于大腦神經網絡的電位變化,可以通過檢測電信號的存在與否來檢測大腦是否產生了意識活動。
據此,荷蘭內梅亨大學展開了一項研究,研究人員將小鼠頭身分離后用腦電圖記錄腦細胞群的電活動。
研究結果表明,小鼠分離的腦部,可以持續產生4秒左右的腦電活動,這段電信號被認為與意識和認知有關。
雖然這項研究無法在人類身進行檢驗,但至少提供了一個間接證據,以便進行合理推測。
最近,這一研究領域開始關注具有瀕死或者心臟驟停體驗的人們所經歷的生理以及心理變化。
相信終有一天,我們能解開這個謎題。
參考文獻:
[1] 曹京波等. 大腦半球的分工與協同[J]. 中國臨床康復. 2006(38)
[2] 弗朗西斯·拉爾森.人類砍頭小史,海南出版社,2016
[3] 康尼格拉. 腦電圖評估麻醉的大鼠離體頭部[J].實驗動物報,2014, 48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头被砍掉 意识还能保持多久?科学家亲自上断头台实验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菜脯怎么做好吃呢?
- 下一篇: 吸油烟机一般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