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加拿大麻雀为何会集体改变鸣叫曲调?
參考消息網報道,外媒稱,7月2日公布的一項研究顯示,一種以歡快的鳴叫聲著稱的加拿大麻雀正在改變曲調,這是動物王國“病毒式現象”的有趣例子。
據法新社華盛頓7月2日報道,鳥類愛好者最早是在20世紀50年代錄下了這種白喉麻雀的原有曲調,是一種獨特的三連音。
加拿大人甚至創作了歌詞以配合這個小調:“哦,我可愛的加-拿-大,加-拿-大,加-拿-大。”
但生物學家從20世紀末開始注意到,加拿大西部的這種物種的成員正在創新。
新曲調以二連音和新的切分音模式而不是三連音作為結束。新的結尾聽起來像是:“加-拿,加-拿,加-拿。”
在接下來的20年里,這種新節奏大為流行,東移并征服了艾伯塔省,然后是安大略省。它從去年開始進入魁北克省。
它現在是橫跨2000多英里疆域的盛行版本,是歷史上著名的鳥鳴完全被另一種鳥鳴取代的極其罕見的例子。
北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學家肯·奧特和他在威爾弗里德·勞里埃大學的同事斯科特·拉姆齊在《當代生物學》雜志上描述了這種轉變的驚人速度。
奧特對記者說:“我們看到的情況就像有人從魁北克搬到巴黎,周圍所有人都說,‘哇,這口音真酷’,然后開始采用魁北克口音。”
他們的研究基于2000-2019年間的1785段錄音,其中大部分是他們錄制的,但也有一部分由公民科學家提供,后者將這些文件發布在Xeno-Canto.org等專業網站上。
在西部的艾伯塔省,2004年錄到的大約一半曲調以三連音結束;10年后,所有雄鳥都采用了二連音。
2015年,加拿大西部有一半地區改成了二連音版本,而到去年,新曲調已經在魁北克省東部的西端得到確立。
報道稱,按照這種速度,歷史性的三連音版本可能很快將只存在于錄音中。
該物種的雄性以鳴叫聲標記自己的領地,它們的曲調都有共同的結構。通常情況下,即便出現變化,也還是地區性的,不會進入相鄰領地。
奧特說,此項研究是科學家首次得以展示這種巨大地理規模的傳播。
那么,這是怎樣發生的呢?
大概就像是孩子們從夏令營歸來的時候哼著新曲調:加拿大不同地方的鳴禽在美國的相同地區過冬,然后在春天返回各自的家園。
研究人員通過給一些鳥做標記證實了這一理論。
因此,在得克薩斯州和堪薩斯州的平原上,新曲調在加拿大西部的第一批采納者——也可以稱為鳥類影響者——在它們東部的弟兄們當中推廣了這一趨勢。
此前的工作已經表明,年輕的鳥在聽到錄音之后可以學會陌生曲調。
但要真正理解為什么雄鳥愿意放棄曾經對它們很有用的舊曲調,科學家們必須依靠理論。
奧特認為,這可能是因為新曲調吸引了更多雌鳥,所以年輕的雄鳥爭先恐后地接受了它。(編譯/葛雪蕾)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外媒:加拿大麻雀为何会集体改变鸣叫曲调?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赖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啊?
- 下一篇: Aj1黑红禁穿和黑蓝禁穿官网都卖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