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蜀指哪里(蜀道之难)
大家好!今天讓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蜀指哪里(蜀道之難)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您好,今天芳芳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蜀指哪里,蜀道之難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詩人大體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線索,抓住各處山水特點來描寫,以展示蜀道之難。
2、 從“噫吁”到“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為一個段落。
3、一開篇就極言蜀道之難,以感情強烈的詠嘆點出主題,為全詩奠定了雄放的基調。
4、以下隨著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場景的變化,“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詠嘆反復出現,象一首樂曲的主旋律一樣激蕩著讀者的心弦。
5、 為什么說蜀道的難行比上天還難呢?這是因為自古以來秦、蜀之間被高山峻嶺阻擋,由秦入蜀,太白峰首當其沖,只有高飛的鳥兒能從低缺處飛過。
6、太白峰在秦都咸陽西南,是關中一帶的最高峰。
7、民諺云:“武公太白,去天三百。
8、”詩人以夸張的筆墨寫出了歷史上不可逾越的險阻,并融匯了五丁開山的神話,點染了神奇色彩,猶如一部樂章的前奏,具有引人入勝的妙用。
9、下面即著力刻畫蜀道的高危難行了。
10、 從“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至“使人聽此凋朱顏”為又一段落。
11、這一段極寫山勢的高危,山高寫得愈充分,愈可見路之難行。
12、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標接天,擋住了太陽神的運行;山下則是沖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
13、詩人不但把夸張和神話融為一體,直寫山高,而且襯以“回川”之險。
14、唯其水險,更見山勢的高危。
15、詩人意猶未足,又借黃鶴與猿猱來反襯。
16、山高得連千里翱翔的黃鶴也不得飛度,輕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難上加難了。
17、以上用虛寫手法層層映襯,下面再具體描寫青泥嶺的難行。
18、 青泥嶺,“懸崖萬仞,山多云雨”(《元和郡縣志》),為唐代人蜀要道。
19、詩人著重就其峰路的縈回和山勢的峻危來表現人行其上的艱難情狀和畏俱心理,捕捉了在嶺上曲折盤桓、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等細節動作加以摹寫,寥寥數語,便把行人艱難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繪聲繪色地刻畫出來,困危之狀如在目前。
20、 至此蜀道的難行似乎寫到了極處。
21、但詩人筆鋒一轉,借“問君”引出旅愁,以憂切低昂的旋律,把讀者帶進一個古木荒涼、鳥聲悲凄的境界。
22、杜鵑鳥空谷傳響,充滿哀愁,使人聞聲失色,更覺蜀道之難。
23、詩人借景抒情,用“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濃厚的自然景觀,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境氣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
24、 然而,逶迤千里的蜀道,還有更為奇險的風光。
25、自“連峰去天不盈尺”至全篇結束,主要從山川之險來揭示蜀道之難,著力渲染驚險的氣氛。
26、如果說“連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飾山峰之高,“枯松倒掛倚絕壁”則是襯托絕壁之險。
27、 詩人先托出山勢的高險,然后由靜而動,寫出水石激蕩、山谷轟鳴的驚險場景。
28、好象一串電影鏡頭:開始是山巒起伏、連峰接天的遠景畫面;接著平緩地推成枯松倒掛絕壁的特寫;而后,跟蹤而來的是一組快鏡頭,飛湍、瀑流、懸崖、轉石,配合著萬壑雷鳴的音響,飛快地從眼前閃過,驚險萬狀,目不暇接,從而造成一種勢若排山倒海的強烈藝術效果,使蜀道之難的描寫,簡直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29、如果說上面山勢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此處山川的險要更令人驚心動魄了。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
以上就是小編對于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蜀指哪里(蜀道之難)問題和相關問題的解答了,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蜀指哪里(蜀道之難)的問題希望對你有用!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蜀指哪里(蜀道之难)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爆肚怎么做好吃啊?
- 下一篇: 戴森 Digital Slim 轻量无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