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佛教的四摄法运用在企业管理
佛教里的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對各種管理之法有非常好的作用。
第一就是;布施。布施,并不是從口袋里拿錢給別人那么簡單,人與人之間,要經常溝通,騰出時間傾聽對方的需求,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不管是物質層面,還是精神層面,能夠給予他人足夠的關懷,也是布施。財布施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有個弟子的先生參與籌建一家擬上市公司,請我們在寺廟幫公司祈福。他們到處求爺爺告奶奶辦理各種手續(xù),好不容易全部通過了,可老板開始小肚雞腸,把幫他創(chuàng)業(yè)的人一個個處理掉,他覺得反正上市了,自己做統管就可以了。沒想到才一年,業(yè)績做得非常爛,股票也一般。他又開始想方設法把攆走的人叫回來,卻沒人愿意回去了。
如果一個老板非??瘫。崄淼腻X都進了自己的口袋,員工分得少之又少,這個老板雖然發(fā)財的速度可能比較快,但一段時間后,身邊的員工就消失得差不多了。所以,德行很重要,要懂得舍,懂得分享。
就像昌列寺的建設,工人付出勞動有沒有領到工資,是最起碼的標準。怎么定工資?要參考社會的定價,在山上的工資可能會比山下高一點,對他們的關心也要多一些,這一切都是在布施。做產品的銷售也是一樣,耐心一點,付出自己的時間,付出自己的善念、美語和善行,對外懂得舍,才會真正有收獲,這也是布施的果報。
第二是;美語。如果沒有用心把言語修好,很多時候事情會敗在表達上。有些工作沒必要修飾語言,只要勤奮付出你的辛勞就可以了。但一般的公司如果想要推廣產品,言語表達能力就非常重要了。將心比心,思維對方可以接受的范圍,付出自己的美語和行動。
第三是;同事,這個詞源自佛教。簡而言之,你要與別人一起工作生活,就要讓人家感覺你有點兒像他。同事,是讓大家學會往中間靠,不走極端,這樣很多矛盾就容易解決。
現在一起做事的人,因為家庭背景不同,有的家境優(yōu)越,有的來自偏遠農村,彼此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方式都不同,雖然大家在公司是同事,但很容易意見不同,看對方不順眼。所謂看得順眼,是因為對方與自己習性相通。一個習慣家里亂七八糟的人,很難習慣和一個處處要求井井有條、干干凈凈的人一起生活。如果這兩種人真正要在一起生活,就要各讓一步,往中間靠,不要想完全地改變對方,首先要學會改變自己。雖然你很喜歡整潔,但也要調整自己,讓自己不要那么挑剔,讓那些整理物品習慣大大咧咧的人,也感覺你有點像他,這就叫做;同事。
第四是;利行,利行首先要把分內的事做好。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事、物是應該或者必須按照你的思維發(fā)展的。只有學會為對方著想,才能獲得最大的利益。做員工的要為老板著想,做老板的要為員工著想,大家和合相處,就會變成一個和諧的大家庭。就像一家人,小孩為父母著想,父母為小孩著想,就會是一個和和美美的幸福之家。在利益他人的心態(tài)當中前行,要與其相融,讓他們真正感覺到受益,這才是利行。
我們經常講:自尊太過,障礙重重。多一點無私付出,就不會總在自我的小圈子里煩惱熾盛,走不出來。別人覺得你很剛強的時候,你可以很柔和;但又不一味過度柔和,否則有些人會把善良當作愚昧,所以還要柔中帶剛,剛柔并濟,兩者結合,古代叫陰陽調和,就像太極圖一樣。
用四攝法理念進行管理,很多事情都會水到渠成,如果理念沒有建成,想要樹立真正的企業(yè)文化,光靠寫幾個字,念幾本書是很難的。要讓員工對企業(yè)文化有所了解和認同,人心才會齊,事業(yè)才會興旺發(fā)達。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把佛教的四摄法运用在企业管理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跳水 1850 元:三星 S23 手机
- 下一篇: 拜佛为何要烧香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