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菜国的5G,原来是这么“玩”的
文/山小王
來源:紫金山科技(ID:zijinshan2013)
盡管與中國一樣在網絡深度部署上面臨著多種壓力,但接近 500 萬用戶數的韓國 5G,還是有很多“玩法”值得輸入中國。
新冠病毒累計確診突破 5300 例、成中國境外最大感染地的韓國,總統文在寅甚至發出了“進入一場戰爭”的表態。
隨著多場演唱會陸續取消、學校推遲開學、口罩等物資開始短缺,韓國尚未滿一年的 5G 商用本該加速進入樓宇深度覆蓋和應用推廣,也不得放緩速度讓位于疫情防控。
但近日由韓國媒體公布的 5G 數據依然“亮眼”:作為 2019 年 4 月在全球第一個正式商用 5G 的國家,歷經了 8 個月的網絡部署和各種補貼措施、新應用推廣,韓國科學技術信息通信部在 2020 年 1 月份公布,韓國無線流量中 5G 月流量首次超過 600000TB (600PB),其中 4G、5G 占比達到了 76.1%、21.6%。
來源于:網絡
雖然 Wi-Fi 無法計算人均流量,但月流量銳減,只占總流量的 2.3%,5G 流量的十分之一,已經側面說明了 4G+5G 對 Wi-Fi 的全面吞噬。
而且,商用 8 個月以來,韓國 5G 用戶人均月流量已達到 27.1GB,4G 用戶則只有 8.52GB,也顯示出 5G 的張力。盡管與中國一樣在網絡深度部署上面臨著多種壓力,但接近 500 萬用戶數的韓國 5G,還是有很多“玩法”值得輸入中國。
01
網絡:不同地況和政策下的覆蓋策略
韓國與中國在網絡部署上最大的兩個不同是:在地況上,韓國地理狹小、人口相對集中,雖然基于 3.5GHz 也并不屬于很適合廣域覆蓋的頻段,但在室外環境相對可以更快做到連續覆蓋,這與我國多數省區的既有人口高度集中、也有地廣人稀的實際情況存在較大差異;在政策上,中國政府在推進 5G 商用進程中發揮了主導作用,多種形式統籌支持 5G 網絡投資、建設,給出各種扶持,而韓國幾大運營商則主要依靠自身和產業合作能力。
2019 年 10 月,在韓國 5G 商用半年后,互聯網門戶天極網和央視財經頻道等媒體都曾到韓國體驗過實際的網絡和業務。天極網通過 Galaxy S10+ 5G 版即 SKT 的 5G SIM 卡,測試了首爾城市多個地點的 5G 體驗,當時,首爾大部分地區的戶外 5G 覆蓋都已經落地,無論是明洞這樣的鬧市區抑或是偏遠一些的地區,用戶都可以體驗到幾乎“無縫”的 5G 網絡。但在室內環境下 5G 的覆蓋仍然不夠,且在速率上還不能盡如人意。
韓國首爾明洞商業街
2 個多月前,在世界 5G 大會上,韓國電信資深副總裁 Sunwoo Lee 曾重點介紹過其在韓國的 5G 部署。他重點介紹說,在首爾、仁川等地,5G 覆蓋是分室內大環境、高容量需求地區、室內深度覆蓋等幾個階段推進的。
截至 2019 年 11 月時,韓國電信在近 4 萬個小區站點當中部署了78000 臺 5G 網絡設備,并向85 個城市推廣。此時,產業鏈企業為韓國運營商提供了7 種 5G 設備,運營商也面向用戶開放了9 種 5G 服務,例如“5GSing”服務可以通過 5G 終端和朋友進行視頻交互,最大特點是時延很低。
來源于:網絡
從 2019 年 12 月開始,韓國 5G 用戶增長放緩,媒體采訪了部分用戶后也表示,5G 網絡并不如預想般如意,且對應的應用也不足以吸引人。
對于 5G 覆蓋的廣度和深度,韓國運營商自己也坦言,畢竟 5G 建設中,基站的投資需要極為高昂的成本,想要短期一蹴而就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02
資費與獲客:高額補貼后續乏力
韓國 5G 用戶增長數最高的是其商用 4 個月之際,即 2019 年 8 月份,當月新增 5G 用戶量達 88 萬戶,對于移動用戶基數并不龐大的韓國來說,已經達到了 5G 用戶增勢的頂峰,媒體分析,這得益于韓國 SKT、KT 和 LG U+ 三家運營商“瘋狂”的終端、資費補貼競爭。
來源于:kbs world radio
對C端用戶的高額補貼,是韓國三大運營商在初期吸引 5G 用戶的普遍操作。商用初期,運營商都推出了具有活力的 5G 資費套餐,盡管整體略高于 4G,但折算為每 GB 則費率大大降低。例如其每月 150GB-200GB 流量的第二檔套餐價格是 7 萬韓元(約 410 元人民幣),在性價比上遠遠優于每月 5 萬韓元(290 元人民幣)8GB-9GB 流量的第一檔套餐,而無上限流量月費為 8 萬韓元(470 元人民幣),雖然只比中間一檔貴 1 萬韓元(60 元人民幣),但幾檔一對比,第二檔的性價比優勢就很明顯。
(就像星巴克總會在顯眼的地方擺高價礦泉水一樣,消費者的心理也會受到暗示:連礦泉水一瓶都二十多元了,那一杯二、三十元的咖啡其實也就沒那么貴了。)
為了讓這個極具性價比的套餐被用戶重視和買單,韓國運營商也像中國 3G 和 4G 時代一樣推出了合約機業務,通過大幅度補貼手機終端,以補貼換取規模。
用戶在其合約機到期需更換手機時,會傾向于選擇手機終端補貼力度最大的運營商攜號轉網。據媒體介紹,以 LG V50 ThinQ 5G 手機為例,韓國市場售價為 120 萬韓元,運營商的部分門店會提供多達 60 萬韓元的折扣,并附贈流量及額外補貼,基本屬于免費贈送給用戶。LG U+ 第一年對 VR 業務免費及頭盔免費試用,KT 對 Super VR 及 5G 可穿戴 360 度相機降價促銷。
但巨額終端補貼的這把雙刃劍也傷了自己:除了刺激用戶迅速增長,運營商也增加了終端的實際成本,大量消耗了營銷費用,最終導致不同程度的內耗。
去年 8 月增勢巔峰之后,韓國的 5G 移動用戶增長速度持續下降,除了網絡不夠完善、補貼黃金期已過,多家機構分析認為,沒有明顯發揮 5G 優勢的殺手锏應用出現,也是導致 5G 用戶增長不利的主要原因。
臺灣《工商時報》1 月份也報道了一些韓國 5G 用戶的體驗:一位建筑設計師當初也在電信業者促銷之下,購入支持 5G 網絡的 Galaxy Note 10 手機,但使用后抱怨 5G 沒什么用處。住在郊區的他每天通勤 1 小時到首爾上班,但只要離開市區就收不到 5G 信號,他開始考慮換回 4G 網。
03
5G 應用:細節決定成敗
在商用初期,韓國運營商在吸引 5G 用戶上想了很多辦法,除了涉及套餐,也推出了多媒體和游戲方面的 5G 體驗。
當時 SK 電訊主打的是低時延社交直播、12KUHD 視頻和視野更寬的棒球直播,與多家世界級 VR/AR 運營商合作推出了 5G 流媒體游戲。KT 則重點推廣了基于 5G 的視頻、游戲等內容服務,推出 4K 無線 VR 服務“KT Super VR”及可穿戴式 360 度 VR 相機,希望通過 VR 服務攻占 5G 媒體市場。LG U+ 消費者 5G 業務中提供了獨家媒體內容,包括U+ 職業棒球和U+ 高爾夫、U+ 偶像直播、U+AR、U+V等,把套餐和內容結合做成了獨家特點。
來源于:網絡
2019 年 10 月,央視財經頻道在韓國運營商的 5G 體驗館里也體驗了 5G 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沉浸式業務,也用 5G 終端玩了一把 5G 云游戲。
當時韓國也做了一項調查,韓國 71% 和 64% 的受訪者分別對 5G 購物和 5G 健身感興趣。體驗館也上線了與 5G 相結合的“增強現實 AR 購物”和“人工智能 AI 健身教練”兩項智能家居服務,把各年齡段的女性納入了 5G 服務對象。
來源于:好看視頻截圖
而面向 toB 領域,其也瞄準了一些實際服務,例如韓國電信一開始的重點公關領域是農村,應用 5G 生成數字版本的農機械,提高故障排查效率。同時也把 B2B 服務領域往新型智慧城市上推進。
據韓國電信資深副總裁 Sunwoo Lee 稱,其 5G 的行業服務主要是聚集于制造業、公共安全、服務業等七大領域。基于邊緣通信基礎設施,中央通訊系統可以向中部控制器發生指令,可以無線方式啟動在任何地方的一輛車;基于網絡切片,不同的資源例如無線電資源可以在需要時優先分配用于救護車和緊急情況。
正如國內分析師向運營商提出的建議:對比韓國在 5G 套餐設計、業務體驗等環節上的細節,國內運營商可以依托體驗店、門店、線上平臺等率先切入內容端,加大對 5G 應用的投入力度,以 VR/AR、云游戲等為突破口,打造豐富的 5G 應用場景,通過優質的內容服務快速拉升新用戶規模及增強客戶粘性。
而針對消費者,高額補貼及促銷策略在初期對吸引用戶具有明顯作用,但不具備可持續性,運營商需要持續打造優質的 5G 網絡,結合用戶偏好創新 5G 應用,全面提升用戶體驗感。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泡菜国的5G,原来是这么“玩”的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Waymo再融22.5亿美元,加州却还不
- 下一篇: 《敢问路在何方 - (电视连续剧《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