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架构图你需要了解的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架構圖?
架構從字面意思上,是源于古代的建筑術語。把架構拆分成兩個字“架”和“構”。“架”是“加”和“木”的結合,把木頭加起來、連接起來就是架。“構”就是結構的意思。所以,“架構”就是把“木“按照一定的結構連接起來。
對應到軟件架構,這里面的“木”代表什么,軟件架構中的“結構”是什么,這些軟件系統的“木”又是如何連接的?
-
關聯到軟件領域,木就是系統中的要素,我們將他們稱之為架構要素。架構要素可以是子系統、模塊、應用服務。
-
結構,是架構的產物。不同的軟件系統會有不同的結構,這些結構是為解決不同場景而設計的。
-
連接,通過定義架構元素之間的接口和交互關系、集成機制,實現架構元素之間的連接。連接可以是分布式調用、進程間調用、組件之間的交互關系等。
架構是一種整體與局部關系的抽象描述,架構圖是將軟件所有的需求進行宏觀地、系統地、抽象地描述,并通過圖形的顏色以及結構設計展示出來。
二、為什么要畫構圖?
一圖勝千言。要讓人理解、遵循架構決策,就需要把架構信息傳遞出去。架構圖就是一個很好的載體,那么,畫架構圖是為了:
-
解決溝通障礙
-
達成共識
-
減少歧義
-
進行模塊化,抽象化的系統開發
-
實現系統的可復用性、可拓展性
三、由誰來畫?
架構圖是由架構師進行需求分析和業務抽象所畫的結果。
四、什么時間畫?
架構圖不僅僅包括業務架構圖,還包括技術架構圖和運維架構圖等。不同的架構圖在不同的階段進行繪制:
- 需求分析之后繪制業務架構圖
- 開發前繪制技術架構圖、運維架構圖
- 系統部署上線前,完善運維架構圖
在復雜項目開始前畫,當你覺得是該畫的時候畫。
五、怎么畫?
1.從全局上看:
(1)結構分級
- 縱向:要有分層的概念,整體上要有層次感,上層依賴于下層,越底層,越是基礎服務,更為重要;
- 橫向:并列結構,同等級別;
- 對稱:要講究對稱美,盡可能地功能結構分配均勻;
- 虛線框和實線框的使用:多個模塊,邏輯上可以歸為一塊時可以使用虛線框;
(2)色彩搭配
- 顏色搭配要有所區分,不同層級、不同類型要顏色不同,但是也不能太跳脫,整體上顏色風格要一致,整體上要符合大眾的審美風格。
2.從局部上分析:
- 大小、格式:要注意大小一致,格式統一;
- 模塊劃分粒度:細節要進行抽象,抽象出模塊,模塊的粒度要合適,不可太具體,也不可太寬泛;
- 模塊分級擺放:同一個級別的模塊要統一級別,粒度大小要統一;
- 詞匯描述:用詞準確,可以讓開發人員或者用戶理解描述的意思;
- 命名統一:命名統一,英文名體現專業性,命名要盡可能使用短名稱且一致。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有关架构图你需要了解的基础知识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虚拟化、完全虚拟化、半虚拟化和准虚拟化技
- 下一篇: 不能不知道的Docker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