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下一个说是的人
找到下一個說是的人
一個叫辛迪的美國家庭主婦,某一天突發奇想,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在3年內購買一棟六百多平米的房子。對一個家庭主婦來說,這實在是一個不大可能實現的規劃。辛迪決定寫一本暢銷書,賣到100萬本。她把這個點子告訴老公,卻換來一頓嘲笑。
辛迪想:別人可以做到的事,我一定也做得到。她不斷地告訴自己:我一定會成功,我的書在3年之內一定會賣到1000萬本,財富會大量涌來,所有的機遇之門都會為我打開。在這樣的自我確認下,辛迪開始行動。
辛迪覺得自己這本書的市場在于女性。她發現女性的工作壓力比較大,或者不被先生了解,她想給她們帶來一些快樂,這樣她們就會把書介紹給周圍的朋友。辛迪覺得她的讀者們通常會去超級市場、美容院等地方,所以專門打電話給超級市場的采購員以及美容院的老板。
她很直接地向別人推銷自己的書:“我是某某作家,我最近出了一本書,一定會成為暢銷書。我相信這本書擺在你的超級市場,擺在你的服裝店,擺在你的美容院,應該會幫你賺不少的錢。”她說,“我將寄一本樣書給你,一個禮拜之后,我會再打電話給你。”
辛迪的厲害之處在于,她從來不問別人:“你到底有沒有興趣購買?”而是直接就問:“你要訂購多少本?”一個禮拜之后,她打電話問:“我是辛迪,你看過我的書沒有?你準備訂購5000本還是10000本?”對方說:“辛迪,你可能不了解,我們這個超級市場從來沒有訂過任何一本書超過2500本。”辛迪說:“過去等不等于未來?”對方說:“不等于。”“所以總有一個開始,你準備訂購5000本還是10000本?”對方說:“那……我訂4000本好了。”第一筆生意就這樣成交了。
辛迪打電話問第二個人:“我是辛迪,你收到我的書沒有?你即將訂10000本還是20000本?”對方說:“你的書很幽默,我和同事都很欣賞。但我們訂書從來沒有訂過這么大的量,我訂購4000本好了。”
辛迪說:“你簡直在侮辱我,你才訂購4000本?像你這么大的連鎖店你訂4000本?你不止侮辱我,還在侮辱你自己,難道連你都不相信你的連鎖店賣得出去嗎?”對方嚇了一跳,問:“一般人訂購多少本?”辛迪說:“10000到20000本。”對方被她說服了:“那我訂12000本!”
之后,辛迪又賣書給軍隊。對方告訴辛迪:“我們這里的人是不會有興趣的,我們這里都是男人,你不可能在我們這個地方銷售任何書。
”辛迪問:“請問你上司是誰?”“不,我上司也不可能買!”辛迪不要聽“No”,她要聽的是“Yes”,她說:“把這本書交給你上司,我下個禮拜打電話找你上司,我不找你了。”結果一個禮拜之后,對方打電話來說:“辛迪,我的上司說,我們決定訂購4000本。”因為他的上司是女的,她想:“天天被男士兵這樣整,我現在弄一本書來整你們。”
每個人在小的時候都會被身邊的人冠以小天才的稱號,因為小時候的我們敢想、敢做,那些天馬行空的想法往往是征服別人的最佳手段,可是后來,我們不再被允許敢想、敢做。而是用著教條一樣的條條框框要求自己,要求別人。當我們還在敢想的時候,很多人對我們說“no”,于是我們很自覺地轉換別人想要的那樣一種方向,我們得到了別人給我們的“yes”,可是我們終究是不快樂的,因為我們在按照別人的方式生活,在復制著無數個別人的人生,然而這樣的人生或許在別人看來是成功的,可是與我們自己而言,是沒有意義的。不要在別人的“no”面前變得唯唯諾諾,失去自我,堅持自己的路,總有一天你會遇到那個主動對你說“yes”的人!
總結
- 上一篇: 提婆达多为何总跟佛祖过不去?
- 下一篇: 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