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云发展之路:前景广阔,巨头混战
戳藍字“CSDN云計算”關注我們哦!
?
知名云管理服務商RightScale(目前已經被Flexera公司收購)?每年都會對企業使用云的情況進行調查,以此分析全球企業云的采用情況。RightScale 發布的2019年全球云計算市場調查顯示,在眾多云平臺中,混合云的采用率比重最高,達到了驚人的58%,另外公有云繼續增長,私有云發展不容樂觀。
??
通過分析近幾年RightScale 發布的云計算市場報告,我們很容易的可以看出:市場對混合云的龐大需求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云廠商進入混合云這一領域,混合云市場的競爭已經拉開帷幕。
?
?
從最近這幾年的技術發展來看,云計算的應用已經由最初的提供基本功能逐步走向更深的層次。云的角色也已經由最初所謂的基礎設施支撐平臺向業務應用支撐平臺轉換,隨著時間的發展云上提供的業務會越來越豐富,實際的用戶需求也要求云上的很多產品具有跨公有云和私有云的調度能力。好在近幾年技術的發展為混合云的快速發展提供了一個比較好的基礎,尤其是近年來容器技術的發展,極大的方便了應用的跨云部署。
?
云計算部署分類
?
1.?公有云
?
(1)?什么是公有云?
在眾多云計算部署方式中公有云可以說是大家最熟悉的一種,在多種云部署模式中公有云也是出現比較早的一種,當然公有云的知名度也跟這一領域存在很多知名廠商的參與有關,比如亞馬遜的AWS、谷歌云計算、微軟的Azure、國內的阿里云、騰訊云等。
公有云這種部署模式中,通用的軟、硬件資源一般由第三方的云服務商負責提供管理和運營,這些資源包括但不限于硬件服務器設備、網絡設備、以及各種IaaS、PaaS、SaaS產品。這些資源一般都是通過網絡提供給用戶進行使用,這樣用戶在需要購買或者擴展自己的資源時只需要登錄公有云廠商的平臺按需購買即可,不需要再按照傳統的方式,從購買硬件設備開始。
?
?????
公有云這一模式的一大的特點就是,用戶使用的所有的基礎軟、硬件資源以及其他的一些常見的支持性通用組件都是由公有云服務提供商所擁有、維護和管理。
?
公有云這一模式的另一個比較大的特點就是我們需要與其他的組織或者租戶共享云平臺底層的硬件設備(也會有部分的軟件設備),比如計算設備、存儲設備和網絡設備等。
?
?我們可以使用web 瀏覽器或者openapi等常用的方式進行服務的訪問和賬號的管理。
?
在部署的業務類型方面,相比私有云、混合云,公有云上一般部署一些對私密性要求不高的業務,比如基于web的電子郵件業務、存儲備份業務、博客網站業務、視頻業務,或者一些非生產環境,比如企業的開發環境、測試環境等。
?
(2)?公有云優勢
?
常見的云計算部署模式,每一種都有自己的優勢,有自己適合的場景。下面我們從幾個方面看下公有云這種部署模式的優勢:
?
a.?資源成本
使用公有云的用戶無需自己專門去買硬件資源設備和常用的一些軟件資源,只需要注冊信息后按照需要購買即可。
?
自己購買設備的話如果后期業務量出現波動,使用資源較少時設備會出現資源利用率極低甚至閑置的情況,使用公有云服務的話在業務量下降時可以降低已經購買的資源的規格,或者刪掉一部分的資源,減少成本支出。
因此在常見的云計算部署模式中,公有云這種模式算是成本最低的一種。
?
b.?運維維護
?
傳統的非云部署方式中,從硬件服務器、存儲服務器、網絡服務器到所有的軟件資源都需要企業自行進行維護。如果企業需要使用較前沿的一些軟硬件資源時,由于技術較新,掌握此門新技術的人可能較少,因此在一段時間內可能很難找到專業的技術人才,交給現有的技術人員去維護的話,簡單的運維管理可能是可以的,但是出現出現復雜問題時可能就很難解決了。
?
采用公有云部署方案的話,上面的問題用戶一般情況下是不需要關心的,交給公有云廠商去維護處理即可。從筆者工作的公司來看,公有云上不同的產品都是由精通這個領域的專門的團隊進行開發和維護的,因此不論是日常的管理和維護還是新技術的掌握上公有云商場自己的團隊一般都要比用戶方的技術人員要專業。
?
c.?動態伸縮能力
?
動態伸縮可以說是公有云的靈魂,理論上公有云在資源上基本都能做到近乎無限的動態伸縮。動態擴容幫助用戶提前準備好資源以應對將要到來的業務高峰,業務高峰過去后,一般就不再需要這么多的資源,此時可以借助動態縮容的功能減少資源的使用,降低成本(亞馬遜的AWS當年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現的)。
?
?
借助公有云,整個動態擴縮的過程一般在幾分鐘內即可完成,為用戶節省成本的同時也可幫用戶節省了時間。如果采用傳統的部署方式的話,從準備硬件開始到擴縮容完成,整個過程可能需要數周的時間,且業務高峰期過后為應對業務高峰期新購買的資源設備很難被充分利用起來,形成資源浪費。
?
用戶可以根據自己業務波峰的實際情況對資源的使用量進行動態的擴縮容,另外大部分的公有云廠商也支持根據用戶的業務實際情況進行自動的擴縮容(需要用戶提前設置好業務的閾值和擴縮容的量)。
?
d.?可靠性
?
相對來說公有云的可靠性是比較高的,一般情況下公有云平臺上的各種資源都是做了高可用保障的,且大部分的產品做了多個層次的高可用保障,一般部分節點的異常不會影響到用戶業務的使用,比如云服務器一般都具備熱遷移功能,當云服務器所在物理機出現問題時一般可以自動將云服務器遷移到正常的物理機上,遷移過程對用戶的業務幾乎無影響,再一種情況,比如存儲的產品中的云硬盤,一般底層對應的都是分布式的存儲,用戶的數據一般會被備份至少兩份,且備份的數據一般也都進行了物理隔離,這樣用戶服務器故障導致數據丟失時可以從備份中進行數據的恢復。
?
傳統的部署方式中也可以做到比較完善的高可用,但需要用戶花費比較大的代價去實現,尤其是在業務的發展初期,將過多時間花費在高可用的維護上更是得不償失,在這個時候公有云不失為一種更好的選擇。
?
2.?私有云
?
(1)?什么是私有云
?
私有云近些年使用的也較多,形態也是多種多樣,有的是部署在云廠商的服務器上,和公有云的區別是用戶的服務器獨占物理設備,網絡和其他用戶進行了隔離,這是一種形式。還有一種形式,就是云廠商將平臺部署到用戶自己的設備之上,后續的售后服務一般也是由云廠商提供,這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形式。
?
區別于公有云,私有云一般是專門提供給一個用戶或者組織使用的云計算資源。像上文中我們說的那樣,私有云在物理上既可以位于企業或者組織自己的數據中心中,也可以由第三方的服務提供商進行托管(相比公有云,目前國內提供私有云服務的廠商較多,公有云廠商基本也會對外提供私有云服務)。
?
在私有云平臺中,各種IaaS、PaaS、SaaS服務以及各種通用的基礎組件都是在私有云自己的網絡中進行維護,各種軟、硬件資源由企業獨占使用。
?
在資源自定義使用上,私有云更加方便,尤其是可以很好的滿足特定得我一些IT需求。
?
在使用群體上,私有云主要是一些具備關鍵性業務的企業、組織或者機構,這些機構的規模一般相對較大,這比較常見的有政府機構、金融行業、證券企業等,這些機構的要求對云環境擁有比較高層次的控制權,包括對私有云底層的資源。
?
(2)?私有云優勢
?
筆者所在公司在做公有云的同時也做一些對內和對外的私有云業務,從我們的總結來看,私有云的優勢主要體現在靈活性、安全性、彈性伸縮這幾個方面。
?
a.?靈活性
由于私有云用戶不但可以掌握自己的業務部署方式,還可以對云平臺底層資源進行管控,當平臺某些功能不能滿足業務要求時,可以自己或者在云廠商的協助下對云平臺的底層資源進行改造,使之符合用應用的部署需求。
簡單說來就是,在私有云平臺中用戶可以對環境進行自定義,以滿足用戶特定的業務需求,這一點是公有云平臺所不具備的。
?
b.?安全性
?
由于公有云多個租戶共用云廠商底層的物理資源,即使不同租戶間在網絡等方面做了隔離(也不保險,國內某知名云廠商曾經出現過此類的問題),但由于其他資源的超售,比如cpu、磁盤等,同一物理機上的其他租戶的云主機資源利用率較高時可能會影響到我們云主機的性能。
?
上面是對公有云在安全性方面的一個比較簡單的說明,總結一下就是由于私有云環境中用戶不需要與其他的用戶進行資源的共享,因此在對資源的控制程度上和安全級別上私有云優勢比較明顯。
?
c.?伸縮性
?
上文中我們說到過相比傳統的非云部署方式公有云在資源的擴、縮容上有著明顯的優勢。不僅僅是公有云,這一點在私有云上體現的也是淋漓盡致,可以說只要底層資源構不成限制私有云可以具有和公有云一樣的效率和縮放性。
?????
3.?混合云
?
(1)?什么是混合云?
?
?混合云一般應用在用戶已經有自己的本地基礎架構,同時這些基礎架構上部署的應用又不能或者不方便遷移到公有云或者私有云平臺之上這種場景中。這個時候一般是將本地的基礎架構和公有云或者私有云結合進行使用,這種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本地架構和云平臺的優勢,可謂兩全其美。
?
混合云架構需要打通用戶本地的基礎設施和公有云或者私有云之間的連接,保證數據可以在用戶自己的基礎設施和云平臺之間互通,進而為用戶提供更大的部署靈活性和部署選項。只有進行了互通,混合云才能發揮自己的作用,否則就只是單獨的公有云和私有云的疊加。多個環境之間連接的完善程度一般會對混合云的工作效率帶來直接的影響。
?
混合云的使用場景很多,國內外常見的公有云廠商一般都有推出自己的混合云服務和混合云的解決方案。
?
?
結合公有云部署混合云的話,一般可以借助公有云廠商的高速通道產品進行部署,高速通道的作用就是連接用戶在公有云環境中的網絡和用戶自己的基礎設施架構環境,高速通道具體的產品分類不同的廠商有一些區別,但是一般都會提供物理專線這種產品,從實際使用來看,用戶在借助公有云部署混合云時選擇最多的連接方式也是物理專線。
?
不論我們采用何種方式進行多環境的連通,一般都繞不開操作系統,在連接中操作系統可以說是最為重要的技術,但從實際使用來看,這一點也是最容易被大家多忽略的。混合云多個環境直接的連接并非網絡打通了就萬事大吉了,多個環境中操作系統的靈活性、一致性、可靠性決定了混合云環境之間連接的順暢程度,因此在使用部署中一般建議用戶盡量保持多個環境中操作系統的一致性。
?
?????
混合云的具體使用場景比較多,但總結起來的話主要是”涉密”類的場景,比如用戶的客戶數據、資金交易數據、企業的對內對外的郵件數據等,再有就是一些涉及企業合作類的一些項目等。
?
除了涉密類的場景,另一中場景就是用戶在自己的基礎設施架構中已經深耕多年,整個系統比較復雜,且業務也比較核心,但企業還想利用公有云的優勢幫助自己應對業務高峰,分擔部分復雜技術問題的解決。這種場景在實際工作中也會遇到一些,這個時候我們一般建議用戶將自己業務中非核心的應用遷移到公有云中,同時也建議將后續新增的業務加到我們云平臺之中。這種場景下,當用戶業務出現峰值時可以充分利用公有云的資源彈性擴容幫助用戶分攤一部分的流量。
?
這種獨立同時又相互連接的架構可以允許用戶在私有云中運行一部分的負載,同時在公有云中運行另一部分的負載,允許用戶雙線提取資源,交替使用多種環境的資源。
?
如果把云計算比作浴池的話,公有云就是大池子,大家一起在公共的大池子洗;私有云相當于包間,自己單獨在里面洗;混合云就更任性了,自己家里本身有洗澡的地兒,可以在自己家里洗,也可去公共浴池的大池子里面洗。
?
(2)?混合云優勢
?
混合云的優勢方面可以說是公有云、私有云、本地基礎設施部署的優勢的一個結合,在此我總結了下面幾點:
?
a.?權限控制
?
在控制性方面,具備公有云和私有云兩者的優勢。
如果是?”本地基礎設施?+?公有云” 這種部署模式的話,用戶的權限大體位于私有云和公有云之間。
如果是 “本地基礎設施?+ 公有云”?這種部署模式的話,由于私有云和用戶自己的基礎設施都位于用戶自己的本地,因此用戶基本擁有混合云上到應用層下到底層的整個權限。
?
b.?靈活性
?
混合云的靈活性很強,上文中我們已經提到過。相比本地部署,混合云即可繼續本地已有的基礎設施資源,也可使用云廠商提供的公有云資源或者私有云資源。
?
業務出現峰值時可將一部分的流量切到云平臺之上,充分利用云平臺的優勢,幫助用戶從容應對業務高峰。
?
c.?性價比
?
用戶使用混合云很多時候是為了應對越來越高的業務峰值,但出現業務峰值的時間段相對較少,這個時候可以借助云平臺的優勢,在即將出現高峰時添加資源,獲得額外的計算能力,在業務高峰過去后,釋放掉云平臺上為應對業務峰值而增加的資源,從降低成本的支出。
?
d.?切換便捷
?
從實際使用來看,混合云的初期用戶的大部分的應用一般是部署在自己的基礎設施之上的,后期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規劃逐步將應用往云平臺。
?
遷移過程中涉及到關系型數據庫、非關系型數據庫、鏡像等的遷移可以借助云平臺提供的工具,大部分的云廠商一般都會提供這方面的工具,方便用戶進行業務的切換。
?
e.?安全性
?
不論是公有云、私有云還是混合云,安全性基本都是企業最關注的一個點。
?
有些同學可能會說混合云由于融合了多個環境,因此也引入了多個環境的安全問題,比如數據在多個環境中遷移時可能會被被攻擊篡改,環境的復雜性引入更多的潛在漏洞,環境由一個變為多個導致攻擊面更大。
?
以上幾個問題的確存在于混合云環境之中,但從實際來看這些問題基本都是可以解決的。我們知道多環境是防范云環境安全風險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雖然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攻擊面。
混合云中,用戶可以根據合規性、政策、審計或者安全需求來選擇自己的工作負載部署方式和數據的存放形式、位置。目前,從諸多的用戶使用來看只要規劃、設計合理得當,混合云在安全方面可以做到和本地環境一樣安全。
?
4.?國內外混合云角逐
面對混合云這一巨大的市場,國內外的各大云服務商紛紛改變自己的策略,前些年幾個大廠和喊著只做公有云和私有云,現在也都陸續的推出了自己的混合云產品。
從這幾年的報告中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混合云的需求不斷攀升的勢頭非常強勁。Marketsand Markets 更是預測到到2021年,屆時企業在混合云上的年成本支出將會增長約22.5%。
企業對混合云旺盛的需求吸引了眾多的云計算廠商加入到混合云的角逐,這些云廠商中既有公有云領域的巨擘,如國外的亞馬遜AWS、微軟Azure、谷歌云計算,以及國內的阿里云,也有眾多的私有云大廠的進入,如VMware以及一些列的OpenStack 服務提供商。
??????????????????
??????
依據筆者對混合云解決方案的了解,混合云解決方案目前主要分為3種類型:公有云為主、私有云為主、集成解決方案。有些同學可能會問為什么會出現這三種路線,原因呢其實很簡單,由于這些主流的廠商自己的業務各有側重點,要做混合云肯定不能將現有的平臺推倒重新來一遍,畢竟平臺上還有這么多用戶呢,因此廠商自然而然的會依據現有的平臺去發展自己的混合云,也就逐步的形成了當下的多種技術路線。
下面我們具體看下這三種技術路線的混合云近幾年的發展(由于國外和國內的公有云廠商在混合云發展上有些差異,因此在此我們將二者分開描述)。
?
(1)?國外公有云路線的混合云
?
此類技術路線的國外公有云代表廠商如亞馬遜AWS、微軟Azure以及谷歌云等,這些廠商基本都是力推將公有云技術架構延展到用戶自己的基礎架構之中。
?
2017年微軟的Azure 對外發布了自己的第一款混合云產品Azure Stack,這款產品允許用戶將Azure 放到自己的數據中心。由于微軟自身的操作系統和其他軟件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再加上Azure 平臺本身具備的功能豐富且強大,因此這使得微軟的Azure Stack 在混合云市場的角逐上擁有不小的優勢。?
?
了解云計算市場的同學應該都知道目前亞馬遜的AWS是公有云市場公認的龍頭。2018年年底,在AWS re:Invent大會上AWS 正式推出了自己的混合云產品AWS Outposts,這一產品的對外發布標志著AWS 將會被引入用戶本地的數據中心之中,和用戶自己的基礎數據架構融合到一起,讓用戶具備本地運行AWS基礎架構的能力,幫助用戶獲得真正一致性的混合云體驗。
?
不管是談底層的設施還是上層的應用軟件,一般都繞不開藍色巨人IBM,云計算市場上大家對IBM可能有些陌生,但其實IBM近些年一直在押注混合云。2018年IBM 以340億美金買下開源軟件巨頭redhat。此次交易被業界譽為創紀錄的交易,有評論認為此舉可能會讓IBM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混合云提供商。且不管這個預言是否可以成真,我們先看下在混合云領域IBM 近幾年除了收購redhat還做了哪些事情。
?
?
IBM 在2019年2月對外宣布了自己全新的混合云戰略,推出了自己新一代的混合云集成平臺IBM Cloud Integration Platform,此平臺功能強大,可以將公有云、私有云的應用、軟件和服務拓展到用戶自己的本地系統之中。為了配置這套新一代的混合云產品,IBM 還在后面推出了自己全新的IBM Services for Cloud Strategy and Design,即云戰略與設計服務(提供諸如企業的解決方案等服務)。另外IBM 還發布了自己全新的多云管理服務。
?
各個云計算大廠都在對混合云市場磨刀霍霍之時,谷歌自然也是不甘寂寞。2018年7月谷歌也在混合云市場上邁出了自己關鍵性的一步。在同年的Cloud Next大會上,谷歌和思科聯合對外發布了他們的混合云產品:CSP(Cloud Services Platform),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混合云計算服務平臺。谷歌在這次混合云產品發布中著重強調了自己平臺在不同環境中移動應用容器化的能力。這次產品的發布是谷歌首次嘗試進入混合云這一市場。
?
截止到當前,國外主要的公有云廠商(亞馬遜AWS、微軟Azure、IBM云、谷歌云)都已經在混合云市場上就位,云計算市場的爭奪也從傳統的公有云領域進入到混合云領域。
?
(2)?國內公有云路線的混合云
?
此類技術路線的國內公有云廠商以阿里云、騰訊云、網易云為代表,也是力推將公有云技術架構拓展到用戶自己的基礎架構中。
?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院2018年發布的《中國混合云發展報告》,國內有超過50%的企業在未來幾年將會加大混合云領域的投入力度。在國內已經開始使用混合云的企業中,未來3年將會繼續加大混合云投入的企業比重占到54.7%,這里面有19%的企業在未來3年對混合云的投入增幅會超過50%。國外云計算市場中混合云已經成為云廠商的必爭之地,面對市場對混合云如此巨大的需求,混合云的戰火也開始在國內的云計算市場中燃燒。
?
相比國外的混合云市場,國內的混合云發展的絲毫不晚。早在2015年時,阿里云就已經推出了自己的專屬云產品Apsara Stack,這也讓阿里云成為國內最早提供混合云服務的公有云巨頭。Apsara Stack 可以將阿里云公有云的技術架構拓展到用戶的數據中心,技術上和阿里的公有云可謂同根同源。
?
當然按照阿里云這幾年在混合云市場上的深耕,阿里云不會僅僅推出一個自己的混合云產品就算了。除了推出Apsara Stack 之外阿里云還和一些第三方的廠商進行合作,典型的例子,如2018年的阿里云棲大會上,阿里云就曾宣布與Vmware 展開合作,并聲稱會支持VMware 云平臺環境融合到阿里云環境中。在混合云領域阿里云除了與VMware 合作之外也和其他的廠商有合作,如Zstack等。
?
騰訊云也與VMware合作,并在2018年年底推出了自己的混合云產品黑石Stack-V。筆者從騰訊云官網的介紹了解到黑石Stack-V基于騰訊云的黑石IaaS基礎框架,同時又深度融合了合作方VMware 在多方面的領先技術和資源優勢,比如計算、存儲、網絡等方面,支持用戶將自己的基礎架構擴展至騰訊公有云。
?
阿里云、騰訊云都在混合云領域進行了自己的布局,華為云肯定也不甘落后。2019年年初,華為云緊隨其后對外發布了自己的混合云產品,名為HCS。伴隨著產品的發布華為云還對外發布了一系列的混合云解決方案,從官網介紹可以看出HCS是一個全棧的云服務平臺,在架構和API方面和華為云保持了一致,其目的和前面我們講到的混合云示例也是一樣的,也是為了方便用戶將華為云架構融入到自己的數據中心中。?
?
國內混合云市場中除了上文中我們提到的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這些大廠外,UCloud 也于2017年正式推出自己的啟明混合云解決方案。該混合云主要由基礎產品、網絡產品、安全產品、監控產品以及服務產品等組成,可以整合的資源包括:公有云、私有云、用戶自己的IDC等。該產品通過“公有云+私有部署+專線網絡”的模式為用戶提供混合云服務。?
?
?通過上文中對公有云廠商在混合云領域的布局我們可以看出,目前國內外的公有云巨頭都已經就位。混合云是云計算領域發展到第三階段的必然產物,國內外公有云廠商們在混合云,領域的角逐才剛剛開始。
?
(3)?私有云路線的混合云
?
此類技術路線的廠商以Vmvare、Redhat以及各種OpenStack 服務商為代表,其典型的方案就是將自己的私有云方案拓展到用戶自己的基礎架構中。
?
混合云市場中不僅僅只有公有云玩家,面對混合云迅猛的發展勢頭,眾多傳統的私有云廠商不會置這么大的利益于不顧,比如VMware 和其他眾多的OpenStack 服務商。這些服務商目前基本都已經推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各個私有云廠商逐步將自己的私有云解決方案向混合云進行過渡。
?????
?????????
VMware 在混合云領域的方案可謂獨辟蹊徑,同時也是最具代表性的解決方案。VMware 的混合云方案中支持將自己的私有云架構和公有云架構進行整合,或者直接將自己的私有云環境部署到公有云環境中。這方面例子有很多,典型的如大名鼎鼎的VMware Cloud on AWS,VMware Cloud on AWS 這一方案就是將VMware的私有云直接部署到AWS的公有云平臺之上。整個方案中VMware只是借用AWS 底層的基礎資源,整個環境的運維、銷售等都是由VMware 公司負責,用戶不需要再去學習AWS 平臺的使用和AWS 打交道 。
?
?除了AWS,VMware 目前已經與IBM以及國內的阿里云、騰訊云等公有云巨頭們達成了混合云方面的合作。跟上文中我們說過的公有云廠商的解決方案不同,VMware 的混合云解決方案是將企業目前已經在使用中的VMware 虛擬化平臺直接和公有云平臺進行融合。從實際遷移過程來看這種方案遷移更加簡單,但這種模式也不是沒有缺點的,相比于其他的混合云架構,VMware這種方式在擴展性上相對要差一些,且在實施周期和部署成本上也存在一定的劣勢。
?
(4)?集成領域混合云
?
除了上面三種技術路線的混合云,其實還有一種集成方案的混合云。這種路線最終提供給用戶的也是一個云管理平臺,用戶借助這個云管理平臺來統一管理各種異構云環境。
這種情況在市場上也并不少見,但就筆者自己的了解的目前國內就有很多的企業在使用這種技術路線的混合云。
?
5.?混合云面臨的挑戰
?
雖然云計算巨頭們都已經進入到混合云市場之中,各個廠商也推出了自己的混合云解決方案,看似萬事大吉,一片欣欣向榮。但從混合云的實際使用來看,用戶在向混合云遷移的過程中還是會遇到或多或少的困難。針對這些問題,筆者在此也盤點了一下,下面一起看下。
?
(1)?運維管理難度升級
采用混合云之前,使用云服務的企業只需要管理一個環境即可,當業務只存在于一個環境中時,系統監控、業務監控等相對簡單。
企業在采用混合云之后需要同時管理多個環境:自己原有的基礎環境和云環境,不再局限于自己的基礎環境。混合云中監控需要覆蓋多個環境的各種資源,如果多個環境系統是異構的則會進一步的加劇監控以及問題處理的效率,給用戶的運維增加難度。
?
(2)?多環境一致性問題
?
我們知道混合云并非簡單的將多個環境的資源堆砌在一起,比如多個環境之間的網絡連通問題。
?
如何將公有云、私有云以及用戶自己的基礎環境無縫銜接,保持用戶業務在多個環境之間的平滑遷移,以及用戶數據在多個環境的一致性,這些都是在部署混合云時需要著重處理的問題。
?
(3)?云網融合問題
?
云網隔離是目前混合云中面臨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對于使用混合云的用戶來說云計算資源和網絡計算資源的諸多操作都是分離的,處于割裂狀態。維護人員需要同時關注多個平臺的使用情況,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用戶的體驗。
?
(4)?資源利用率問題
?
只在單一的環境中部署應用時資源的使用率統計、調整等相對好處理,當面對混合云的多個環境時如何讓公有云、私有云、用戶自己的基礎設施等資源利用率做到最大化并且將成本控制到最優也是混合云未來的發展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
(5)?跨云問題
?
目前市面上的混合云解決方案基本都是局限于單一的云平臺上,目前還無法支持多云的需求,比如同時支持AWS和阿里云。因此企業業務的跨云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這個也是各大云服務商在未來急需解決的問題。
?
6.?混合云總結
?
?從實際部署情況來看,國內的混合云目前主要集中在電信、大型制造業、金融領域以及政府等行業。這一類行業的共同特點就是大家都具備一定的規模的IT設施和一定的維護能力。由于行業屬性,這些用戶對數據安全的合規性都有著比較高的要求。
?
?
從筆者接觸的一些國內的混合云用戶來看,這一類的用戶相對保守,一般會希望混合云提供商對于自己已經存在的一些傳統的IT基礎設施能夠進行充分的使用,同時還需要兼顧云服務。因此目前國內混合云領域主要的解決方案是先為用戶搭建私有云平臺,然后再將公有云和建好的私有云之間進行打通。
?
?除了上文中描述的資源方面的用戶需求,這些行業一般還會要求云服務商了解自己所屬的行業,因此以客戶為導向提供具備行業特性的混合云服務在未來的混合云市場中將會是比拼的重點。
福利
掃描添加小編微信,備注“姓名+公司職位”,加入【云計算學習交流群】,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們共同打卡學習!
推薦閱讀:
OpenStack入門科普,看這一篇就夠啦!
優秀工程師必備的一項技能,你解鎖了嗎?
被竇唯夸獎“音樂好”的刺猬樂隊成員竟然是程序員
喬納森離開蘋果;李彥宏被潑水;Windows 公開 Linux 內核源代碼 | 開發者周刊
以太坊暗網? 這群北大才子做到了...
智能文本信息抽取算法的進階與應用
人工智能六十年技術簡史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混合云发展之路:前景广阔,巨头混战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boost::contract模块实现o
- 下一篇: 10.印度宣布凉店中图小米公司555亿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