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中的网络体系结构
1. 網絡層級模型
計算機在進行網絡通訊的時候,也要經過上圖所示的類比流程。我們在實現通訊的時候,為了讓整個流程的各個環節各司其職,將其按照各自所做的工作類別劃分為不同的層級,彼此協作完成整個工作。
?
2. TCP/IP參考模型
TCP/IP參考模型是一個網絡通信模型,以及一整個網絡傳輸協議家族,為互聯網的基礎通信架構。它常被通稱為TCP/IP協議族(英語:TCP/IP Protocol Suite,或TCP/IPProtocols),簡稱TCP/IP。因為該協議家族的兩個核心協議:TCP(傳輸控制協議)和IP(網際協議),為該家族中最早通過的標準。這些協議最早發源于美國國防部(縮寫為DoD)的ARPA網項目,因此也被稱作DoD模型(DoD Model)。
- 第4層 應用層
完成要傳輸的特定計算機應用程序專用數據的組織封裝工作。可對比理解為決定讓快遞公司寄送什么東西。 - 第3層 傳輸層
完成控制數據傳輸的先后發送順序,確保數據是否正確抵達對方的工作。可對比理解為選擇哪家快遞公司(是讓不能保證包裹不被丟失的郵政平郵寄送,還是選擇安全可靠的順豐快遞負責傳遞)。 - 第2層 網絡層(網絡互聯層)
負責標識計算機網路中不同計算的位置,決定數據傳輸的路徑。可對比理解為快遞公司在運輸包裹時運輸路線的選擇,會經過哪些城市站點。 - 第1層 鏈路層(網絡接口層)
負責相鄰兩臺設備間的數據發送接收工作。可對比理解為快遞公司在運輸包裹時,兩個途經站點(城市)間用什么設備怎么運輸的問題(用汽車、火車還是飛機)。
層與層相互協作的時候,即數據在經歷不同網絡層級的時候,會有數據的打包與解包工作。
?
3. OSI模型
開放式系統互聯通信參考模型(英語: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縮寫為 OSI),簡稱為OSI模型(OSImodel),一種概念模型,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提出,一個試圖使各種計算機在世界范圍內互連為網絡的標準框架。定義于ISO/IEC 7498-1。
?
4. TCP/IP模型與OSI模型的對比
?
5. 協議
?
有的說英語,有的說中文,有的說德語,說同一種語言的人可以交流,不同的語言之間就不行了
為了解決不同種族人之間的語言溝通障礙,現規定國際通用語言是英語,這就是一個規定,這就是協議
我們想讓網絡通訊的每一層在工作時,都能按照其相應的某一種具體的工作流程來工作,比如具體的規章制度、規則、工作的標準,我們就需要制定出這些規則標準,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不同網絡層中的協議。
?
6. 協議列舉
- 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OSI Layer 7
DHCP(v6) DNS FTP Gopher HTTP(SPDY、HTTP/2) IMAP4 IRC NNTP XMPP POP3 SIP SMTP SNMP SSH TELNET RPC RTCP RTP RTSP SDP SOAP GTP STUN NTP SSDP - 表示層(presentation layer)
OSI Layer 6
該層被棄用。應用層的HTTP、FTP、Telnet等協議有類似的功能。傳輸層的TLS/SSL也有類似功能。 - 會話層(session layer)
OSI Layer 5
該層被棄用。應用層的HTTP、RPC、SDP、RTCP等協議有類似的功能。 - 傳輸層(transport layer)
OSI Layer 4
TCP(T/TCP · Fast Open) UDP DCCP SCTP RSVP PPTP TLS/SSL - 網絡層(network layer)
OSI Layer 3
IP(v4·v6) ICMP(v6) IGMP IS-IS IPsec BGP RIP OSPF RARP - 數據鏈路層(data link layer)
OSI Layer 2
Wi-Fi(IEEE 802.11) ARP WiMAX(IEEE 802.16) ATM DTM 令牌環 以太網 FDDI 幀中繼 GPRS EV-DO HSPA HDLC PPP PPPoE L2TP ISDN SPB STP - 物理層(physical layer)
OSI Layer 1
以太網 調制解調器 電力線通信 同步光網絡 G.709 光導纖維 同軸電纜 雙絞線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linux中的网络体系结构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Python中的Number(数字)
- 下一篇: java 以太坊 智能合约_web3j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