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关于谭浩强[上]
一位小朋友在其博客上評價譚浩強,內容如下:
一直以來,對某人的大作為什么如此不堪深為不解......直到我看到:
19歲的譚浩強成為清華大學上海地區新生赴京的總領隊,北上的火車整整開了三天,他在列車里忙前忙后,照料大家。1956年到1959年他擔任了3年清華大學學生會主席,還是北京市學聯副主席、全國學聯執行委員,北京市人民代表。他是清華大學任期最長的一位學生會主席。1958年清華大學自動控制系畢業后留校工作,擔任清華大學團委副書記
由于工作關系,我與譚浩強有幾面之緣,看了這些評價,很有些不以為然,于是對這些評價作如下評價:
譚浩強對中國IT業的貢獻,不在于他的教材技術水平如何的高,理論如何的強,而是對中國超過5000萬人次的計算機編程知識的掃盲。不知現在的情況如何,在10年前,80%的計算機編程人員看的第一本書就是《BASIC程序設計》。你不能因為《三字經》太過簡單便否認它在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
至于譚浩強的人品,我與他有幾次接觸,比本人要高尚得多。
寫完之后,言未尤盡,繼續寫完,一吐為快吧。
1、關于教授寫書
本人曾在某高校任教幾年,參與或見識過某些教授寫書的方式。不看不知道,一看還真的嚇一跳。
話不多說,只舉一個例子:
那是1995年,我系一個很有名的教授準備出一本書,我有幸也參與了該書的編寫工作,編書的過程真的是非常有趣。
那位教授先買來十來本類似主題的書(每種書買兩本,為啥?后面再說。),再拿剪刀將這些書按照需要剪下來,再然后,將這些剪下來的內容粘貼到一個空的本子上。剪的那個多呀,厚厚的800多頁,大部分內容是整頁剪下來,而且正面反面都需要(所以才買兩本)。
那位教授又花了十多天時間,寫了大概50多頁的內容,不是完整的50多頁,是在各連接段之間加文字。
接下來,我們便上馬了,我帶領十多個學生,一字一字粘貼的文字錄入到計算機里,每人負責50多頁,那時用的編輯軟件是WPS,這樣足足搞了2周多(經過這次工作,我的五筆字型輸入能力大大提高)。
教授重新出馬,指導我重新調整版式(他不懂計算機操作,這本書卻是計算機方面的書),這樣又忙了十多天。
我又帶領十多個學生,開始檢查錯誤,這樣忙了一周,一周后送到出版本社,三周后出版了。
前后就兩個月的時間,剛好一個暑假。
有意思吧?沒意思!
沒意吧?有意思!
但我以我的人格保證,譚浩強寫書不是這樣的。
2、關于《BASIC程序設計》
要上班了,先這樣吧,以后再補......
文章來源:http://blog.gkong.com/more.asp?name=linkman&id=22515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linkman/archive/2007/07/04/820610.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导入]关于谭浩强[上]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dell的1501和640m,买哪个好呢
- 下一篇: MSIL指令速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