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微课应用到计算机课堂,如何把微课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
微課,形式上“微”,內容上“精”,整體效果追求“妙”。這是微課給人的總體印象。微課以5——10分鐘的講解,來完成某個知識點的教授。微課制作可以有多種方法,最簡單的可以是紙筆加手機模式,用筆在紙上邊講解邊寫畫,用手機將這個過程錄下來;最常用的是ppt講解過程的屏幕錄像,由設計者就著ppt或其他設計工具制作的課件進行講解,錄制這個講解過程。因為時間限制在5——10分鐘,所以內容設計及講解時,要做到精準控制,要將設計的精華部分展示出來。整體效果追求“妙”,就是要達到講解時將設計思想完美展示,傳達的是清晰的知識點,在有限的時空內做到結構又相對完整,語言準確,讓教師觀看了,能清楚地明白其設計意圖,領悟其設計的與眾不同的精妙之處,讓學生看了,能因精巧的設計、深入淺出形象生動的講解而印象深刻,達到掌握該知識點之目的。微課時長限制在5——10分鐘,符合學生的視覺駐留規律和認知學習特點,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小學二年級數學,“平移”這部分知識操作性強,教學中多借助教具(傳統的釘子板或現代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老師可根據excel使用經驗,利用excel圖形在表格中可方便移動這一特點,設計了一堂用excel教平移的案例,效果不錯。 微課,其實也不是什么新鮮的事物,它就是將視頻教程作為教學資源之一而產生的一種資源形式。視頻教程,對許多計算機學習者來說,是很熟悉的了。一款軟件有了新版本,隨即就會有專門的制作團隊,開發這款軟件新版本的學習教程,而視頻教程最具吸引力。為了便于在網上傳播,開發者根據軟件應用由入門到高級,將教程細化為最小單元的知識點,甚至將一個較復雜的知識點再拆分為若干小節,結果就是每個知識點的教學視頻僅3——5分鐘,多的也10分鐘左右。教程直接放在網上,由一個目錄頁連接起來,學習者根據自己的時間條件和學習進度,每次學習其中若干個知識點。這種學習方式,不似以前看vcd教學光盤那樣,很難從個把小時的內容中找出想要查看的片段來。微課就是在這樣的教學形式的影響下,隨著移動媒體用于教學的環境下應運而生的。 微課與課堂錄像的比較。課堂錄像是教師面對真實學生課堂的真實展示,準備工作比較長,人員及設備要求很高。微課,可以理解為在教研會上,通過ppt說教學設計,或是闡述自己與眾不同的設計風格,在這樣的發言環境,說話者會在最短時間內把自己的設計思路、設計方案闡述出來。微課,可以理解為面對特定學生的講解,這個(或這批)學生可能是優等生,可能是學困生,那么講解時就會調整設計,以真正達到因材施教。 微課,是在新興媒體應用于教學而產生的全新應用形式。由于“微”“精”的特點,適宜在手機等移動媒體上傳播,解決了優質課錄像因下載過程漫長,完整觀看比較費時而讓一些人沒了耐心的問題。 微課與說課的比較。說課是教師就自己的設計進行的解說,這是說給教師同行參考的,是為教研而準備的。微課是面向學生的,當然也為教師研究教法作參考,提供有價值的資源。說課要求“完備性”,說課者將從教學目的、教學過程、設計意圖、預期效果等教學設計的全過程全面闡述。微課要求“精”“微”,突出重點、難點、疑點,以最短的時間用最有效的方式講明關鍵問題。就如幾秒鐘廣告設計與半小時專題宣傳片的區別。專題宣傳片能從較廣較深多角度對宣傳對象進行全面介紹,而小廣告語言追求微言大義,形式新穎獨創,效�
��追求過目不忘,藝術上意韻悠遠。 微課的應用前景 技術發展到今天,制作微課(視頻課程),也不再是高級玩意了。前文已述,一般的智能手機就能做了,如果不作過高要求,普通電腦,配普通耳麥,安裝一個屏幕錄像軟件(這個軟件很容易找得到)就可以制作了。當技術簡單到不需專門培訓,而教師又有創新激情時,他的富有創意的微課設計就自然產生了。不管是校本教研,或者是區域教研,利用好“微課”技術,可以讓教師覺得創意設計大可作為,推廣開來,積累下來,區域教研也會上一臺階 微課,作為一種新興教學設計模式和學習方式,可以預見將具有較好的教育應用前景。對教師來說,微課可以作為一種新的教研模式來利用,它突破傳統的聽課評課模式,有了微課資源的支持,教師的電子備課、課堂教學和課后反思將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基于微課資源庫的校本教研,區域網絡教研將大有作為,教師也將在這樣的資源應用中得到更好的專業提升。 對學生來說,如果有足夠豐富的微課資源,那么就能更好地滿足個性化學習,實現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我曾做過一個利用電子日歷來探究年月日知識的課件,也曾嘗試在不同環境上過該課。我發現,對于可操作性強的教學內容,可放手讓學生通過操作來學習相關知識,教師的作用就是向學生提供探究學習材料和作一些引導,使研究有較強的目的性。在“年月日”知識學習中,利用電子日歷,可以較好地實現互動學習。現在的做法,教師把電子日歷用法做示范性說明,做成微課視頻提供給學生,再給學生設計好的一些表格便于記錄探究過程,學生填完表格就完成了數據收集,再根據數據來“大膽猜測”和“小心求證”(很有必要再次用日歷查證)。最后,教師組織學生討論研究過程和結果,得出一些結論,生成有關“閏年、平年、大月、小月、一年有多少天”等年月日的陳述性知識。另外在研究過程中,對“大月小月規定(是不是每年都一樣,是怎樣規定的)”和“月歷與星期關系(某個月第一天是星期幾)”等過程性知識也因自己參與探究而有深刻理解。 課堂教學也可以探索有效利用微課資源來提高教學效率。比如在moodle應用中,可以將教師講解制成微課,供學生預習時觀摩,也可制作疑難剖析微課,供學生課后查看。再比如,有些實驗操作類,除了課堂演示,還可插入其他教師現場講解的微課視頻以作補充。特別是有些演示可能達不到標準狀態時,這種補充就顯得特別有意義。它既有真實性,不像純虛擬實驗使人懷疑,也有完美表現力,教學效果大大增強。
閱讀全文 >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如何把微课应用到计算机课堂,如何把微课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word里面公式自动编号和按章节自动编号
- 下一篇: ECSHOP_顺丰_货到付款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