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肆虐:凭什么让“IPv9”横行无忌?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概念肆虐:凭什么让“IPv9”横行无忌?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提到“IPv9”,相信很多人都會犯了迷糊:這是IPv6的升級版么?我們可還都在用IPv4呢,怎么都開始發展IPv9了?或許也會對于筆者將“IPv9”附上這么一個狀似“十惡不赦”的標題而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搜索“IPv9”,我們可以獲得兩個信息:1、1994年愚人節,英國工程師Julian Onions發表了《使用IP版本9的歷史觀》一文(編號RFC1606),用科幻的筆調,以一個未來技術工作者的視角對當時對網絡技術發展方向的討論進行了幽默的解嘲,發人笑,更發人思。2、中國IPv9與RFC1347(TUBA)完全不同。根據《采用全數字碼給上網的計算機分配地址的方法》發明專利實施并發展而成的“十進制網絡”采用的是自主知識產權、以十進制算法(0-9)為基礎的IPV9協議,并將網上計算機進行互相連接,從而達到計算機相互通信和數據傳輸的目的。 從這兩個定義我們不難看出,IPv9最初的亮相實際上只是一場愚人節玩笑。然而,我國的一些計算機科學工作者卻最終將其“落實”了——他們“開發”出一套獨立的“中國IPv9”標準來定義這個“十進制網絡”,并大肆宣揚其優越性以及一些所謂的“成功案例”。 然而,從“中國IPv9”一誕生,它就充滿了爭議,早期的質疑主要體現為三個方面: 第一,由IPvX標準的知識,IPvX必須對網絡層(IPv4為IP、ARP、RARP、ICMP、IGMP協議)和連接層(IPv4和IPv6為TCP和UDP)有所作為,而對應用層,主要影響DNS(因為其提供IP解析)。而從本文的表述,我們能得出兩個結論:一,“中國IPv9”研究者試圖采用“十進制”傳輸。如果理解為采用十進制電平,那么,協議屬于物理層;二,“中國IPv9”研究者試圖對用戶終端兼容“十進制域名”,而域名屬于應用層。從“中國IPv9”的擁躉提出的論據來看,他們更多地把域名系統(應用層)看成了互聯網本身。由此,文中所述的“IPv9”存疑。 第二,“中國IPv9”研究者混淆了IP協議與國家安全的關系。“中國IPv9”研究者試圖通過數字定位計算機而不是域名來給出保護網絡安全的“新方案”,這是不現實的,因為IP協議簇的目的便是幫助不同網絡(例如以太網、令牌環、FDDI、ATM等等)的計算機在一個虛擬的“共同網絡”上相互通訊,而不同的IP類協議只是實現方式不同,而幫助網絡上的任意計算機相互通訊的目的是相同的。真正提升網絡安全的,是應用層協議和加密技術,或者量子信道等從根本上改變現有通訊方式的手段。也就是說,即便“中國IPv9”是真實存在的技術,這項技術很大程度上也無助于網絡安全的提升。 第三,“中國IPv9”研究者混淆了“數字化”和“十進制化”的概念。數字化,指的是將信息轉化為計算機能處理的形式,其要義是利用計算機高速的數據處理能力,使人們處理信息更方便。而域名(Domain Name)的出現,使得人們無需記憶復雜的以數字形式出現的IP地址,而能夠使用單詞就可以輕松連接到所需的計算機。而“中國IPv9”研究者將“數字化”誤解(或者有意曲解)為內容成為數字。按照這樣的理解,那么,讀《紅樓夢》,把文字全部換成《新華字典》上的頁碼比直接讀文字更為先進。而這,是非常荒唐可笑的。 最近,又有一位名叫yx9fun的網友發文揭穿IPv9背后的奧秘,稱其域名轉換類似DNS劫持,并在最終得出結論稱IPv9的最終目的僅僅是靠炒作一個概念來牟利。 緣何概念猛如虎? 相信給“中國IPv9”下這樣的一個結論并沒有太過出乎大家的意料,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任何一個概念的產生,背后終會有追逐利益的成分存在。然而,站在用戶的角度來說,我們真的需要這些所謂的概念來指導我們的資金流向么? 51CTO記者在與很多用戶和廠商的溝通中發現,絕大多數用戶對于一個概念性的技術都是抱著一種觀望的態度:在技術從概念落實到實際之前,人們并不想為其投入太多的資金和精力。從統一通信、云計算、虛擬化以及甚囂塵上的物聯網我們可以看出,除了概念的制定者和跟風者,用戶實際上對其的態度仍然趨于平淡,一方面是對新技術投資的策略性保守,另一方面也是被各家廠商推出的看似令人眼花繚亂實則高度趨同的概念弄得有些不知所措。 對于科技概念的炒作,實際上已經變成了一種廠商們慣用的“潛規則”。科技概念的營銷和炒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天生帶有一種泡沫的屬性——先為大家畫一個“餅”,賺足了眼球和資金再考慮如何“烙餅給大家吃”。簡單的看,這似乎并沒有什么不妥,但從另外的角度上看,這就會出現一個問題:如果概念的炒作者發現圈不到足夠的錢,就不會將概念落到實處,那些投入了資金和精力的用戶就只能傻傻的看著這個泡沫煙消云散。 對企業來說,炒作概念雖然能在短時間給產品或技術披上一個與眾不同的“殼”,引起用戶的關注,但這個“殼”畢竟是很脆弱的,一搓就會破。一旦概念的泡沫破裂,企業的形象和誠信也會受到嚴重的打擊。企業不應該利用用戶對行業內幕的不熟悉,企望炒作的概念不被識破。即使趙本山在春節聯歡晚會上忽悠了范偉兩次,不過終究還是沒有忽悠成第三次不是?所以,奉勸有僥幸之心的企業一句,別再用概念忽悠人了。對于用戶,希望大家也能夠像面對“中國IPv9”一樣,對概念多些疑問,多做研究。只有這樣,才能終止概念炒作的惡性循環,讓我們擁有更多實實在在的技術和產品。
轉載于:https://blog.51cto.com/laoke/350194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概念肆虐:凭什么让“IPv9”横行无忌?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公共基础知识:生活常识之垃圾分类
- 下一篇: LM2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