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诗意
我喜歡讀讀唐詩,近年來讀了好幾本鑒賞唐詩的集子。這次春節放假期間,又把《六神磊磊讀唐詩》的文集完整看了一遍。其實,在今天這個「快」時代,讀唐詩反而是一種「慢」閱讀,屬于完全非功利的興趣閱讀,就如六神書中序言所說:
其實,我從來不覺得有任何一種人文學問是什么 “非學不可” 的。嚇唬誰呢?只不過是錯過它們的遺憾程度不同而已。
特別認同,錯過唐詩,會感覺人生都要少了幾許詩意吧。而回顧人生的不同階段,我感覺也會喜歡不同風格的詩,體會到不同詩意。
青(少)年
青(少)年時期讀的唐詩,基本都是在中學語文課本上了。這時期,大概率我們會喜歡讀兩種類型的詩:一種談愛情;一種說理想。
愛情,是我們成長過程中,最早撞上的而且也是最具詩意的意象,所以寫愛情的詩往往讓人感覺很美,也最多感慨。而至于是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還是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哪句更好?對每個人而言,都會在這樣不同的詩句中感受到共鳴。所謂,愛情似水流云,“憶” 為滄海,“云” 即惘然,這就是唐詩為愛情提供的意象。
理想,青年少壯,直上云天,不墜青云之志。所以,這也是這時期最易感到觸動的主題。李白,是唐代最著名的理想主義者,所以他的詩也最容易激發我們的豪情,有如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又如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而另一位與李白齊名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他的詩已被打上了 “沉郁頓挫” 的標簽,但人老杜也曾年輕過啊,年輕時也寫過豪情滿滿的詩,比如這首大家都學過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這是杜甫傳世作品中最年輕的一首,那年他 24 歲,去長安參加高考,落榜了,就到處旅游散散心,走到東岳泰山腳下,望著高山,夢想有朝一日在仕途上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雖然,杜甫當時高考受挫,但志氣不墮。
青(少)年時期,要么困于愛情,要么困于理想。這時期,我們容易喜歡上李白的豪放與浪漫,偏好于義山的抽象與神秘(注:李商隱,字義山),可能很難喜歡杜甫的詩,畢竟杜甫流傳下來的詩,大部分是中年以后完成的。
年輕時,讀不明白杜甫的詩意,走到中年后,才了然原來他一直埋伏在中年等我。
中(壯)年
這個時期的詩,是杜甫的主場。
老杜傳世近 1500 首詩,大約有 98% 的作品都是他 35 歲以后寫成的。人到中年,碰到幾多現實的挫折,杜甫漸漸明白了 “蕩胸無層云,絕頂會難凌”。人生大體如此,走到中年,才慢慢感受到個體的豪情與力量,在現實面前如此渺小。
杜甫寫了太多現實主義作品,1400 多首詩啊,我想選一首最能貼近現代人感受的,大概是下面這首: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
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
少壯能幾時,鬢發各已蒼。 ?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 ?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 ?
問答未及已,兒女羅酒漿。 ?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 ?
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 ?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 ?
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
?
一個簡單的生活日常,一次老友的久別重聚: ?
你說,人這一生,有些朋友別后就很難再見,就如天上的星座(參星和商星)天隔地遠。 ?
今天是個什么好日子啊,能讓我們再次秉燭夜談。 ?
再見時,我們都不年輕了,轉瞬間你我都有了白發。 ?
再敘舊日老友,竟有一半已經去世,不由得失聲驚呼,感到心如火燒般的疼。 ?
沒想到二十年了,我還能再次坐上你家的廳堂。 ?
當年一別,你還沒有結婚,如今兒女都成行了。 ?
這些孩子們都很有禮貌,笑著迎接父親的老友,親切的問我從哪里來? ?
還沒結束,你就打斷了我和孩子們的問答,催促他們快去把酒菜擺上來。 ?
你們冒著夜雨剪來了新鮮的春韭,端上了剛煮好的摻了黃粱的米飯(真香啊)。 ?
你說見一面著實不容易,開懷暢飲,一連干了十幾杯。 ?
連喝十幾杯也不醉,讓我感懷,這就是故人之情啊。 ?
今夜一聚,明日又將再別,世事難料,命運幾何,不禁讓我茫然。
杜甫寫這首詩,時年 47 歲,他就這樣不動聲色的描寫著中年的現實與生活,等著我們風塵仆仆的進入他的年齡,懂得了人世冷暖,天地無情。
你可能不是被這樣的詩打動的,而是被震動的;也很難說喜歡這樣的詩,但這就是用人生和現實寫出來的詩,誰也逃避不了。
它就在那里等你。
老(暮)年
我還剛入中年,不及言老,不知道將來會有怎樣的詩意,但我不希望是杜甫式的。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
杜甫年輕時(24歲)在山腳下寫了《望岳》,老來臨終前三年(56歲)登高望遠,寫下了上面這篇號稱唐 “七律之冠” 的曠代之作——《登高》。
老來病重,潦倒,連酒都喝不得了;落葉蕭蕭,流水滾滾,時間無多了。杜甫的老年,詩意過于悲涼,不忍卒讀。
我更希望是另一種王維式的詩意,王維晚年隱居于山林(終南山),其實是自己的別墅,號稱:終南別業。離長安都城 40 多公里,有點像青城山到成都市區的距離。他的別墅也像青城山一樣,似個景區,內有二十景,王維還為每一景寫過一首詩。
每天就在自己的別墅景區內,四處逛逛,溯流而上,戲水看云: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林間到處走走,吹吹山風,晚上對月彈琴: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留下一顆寧靜和安逸的心:
世事浮云何足問,不如高臥且加餐。
...
不同的人生階段會有不同的感受、體驗和追求,最后都會投射為一份為你服務的意義,但塵埃落定后,一切又化為一份詩意。
原來,我們都是 “詩人”,但只有少數人能把這份詩意寫出來;感謝唐朝的詩人們,把這份詩意寫出來,并流傳千年。
此刻瞬間
唐朝這些詩人們他們一生的追求、抱負,我們都不再關心,倒是他們在追求的路上留下的這份詩意,讓人不勝唏噓。有時有種感覺,活出一份詩意也許也是一種不錯的方式。
春節已過,冬去春將來,不如再來溫習一下程序員的 “春天”。
寫點文字,畫點畫兒,分享成長的
瞬息之間
總結
- 上一篇: java 原子锁
- 下一篇: 处理效应模型stata实例_Stata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