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第一周
???????????????????????????????????????????????????????????????? 第一天:
傳統的:Facility,基礎硬件。
數據中心:是在這兩層之上有系統軟件。應用開發和部署軟件,應用軟件,行業應用。
標準機柜:一種是42U,一種是47U。
華為服務起產品耗能計算器(可以通過這個計算器來預計服務器的耗能)。
BOQ(采購清單)???? cooling(散熱)
在機房中現實能看到的基礎硬件:服務器,防火墻,路由器,交換機,存儲。
FusionStorage(軟件定義存儲):底層是服務器(云存儲)。
異構服務器一般做GPU功能。
昆侖和Taishan一般是重要節點服務器。
存儲分為本地存儲和共享存儲。
本地存儲是指服務器自帶的存儲。
共享存儲是指IP SAN,FC SAN,FusionStorage。
園區網推薦使用CE系列交換機。
S系列交換機不知處vxlan和堆疊。
堆疊:將兩臺物理交換機通過堆疊線纜加堆疊配置合成一臺邏輯交換機,主要是用于災備。
堆疊體現出的就是了云計算的可靠性。
淘寶,京東:應用開發和部署軟件。
電子政務:------平安城市,智慧城市。
云服務:IaaS(基礎設施級服務),PaaS(平臺級服務)------業務編排-------基于已有服務進行2次開發編寫腳本。
Saas軟件級服務。
云服務的三層服務不一定同時都有,只要Iaas層也是可以正常工作的。
交易模式:交付驗收:核心產品+服務集成
核心產品--------à云平臺+數據庫。
服務集成:---------à非核心產品(華為產品+第三方的合作)。
IOE(IBM(服務器),oracle(數據庫),EMC(提供存儲))。
快速供應并釋放(指的是資源)。
京東618使用的就是混合云。
傳統的IT架構:業務上線周期長,維護服務器得單獨維護,且維護人員多。
云計算架構:資源保障組,云計算組,開發項目組,業務部門。
虛擬化軟件:DRS(分布式資源調度程序)。
數據中心的一體化管控主要是由FM或OC來完成的。
FM大概只有OC的三分之一的功能。
計算資源:cpu,內存,網卡。
計算節點和存儲節點分離的原因是(提高可靠性):虛擬機進行遷移時只用遷移計算節點。
遷移分為:只遷移主機,只遷移存儲,存儲和主機一起遷移。
定制化服務器和存儲。
數據中心的安全性。
高密度,低成本的10GE(CE6800---à光模塊)互聯,網絡的集成。
智能化功耗管理-àDPM。
Scale up(傳統):增加和換新會斷電導致業務中斷。
集群:功能相同或相似的服務器放在一起。
集群管理功能(DRS):當識別到新的服務器加入集群時,會自動將業務分配到新服務器上。
集群管理功能:會根據服務器來均衡分布式業務。
虛擬機熱遷移完全根據(DRS)來的,根據設置的使用閾值來決定虛擬機是否遷移。
HA:將壞掉的服務器上的業務在集群內的其他服務器上重啟起來。
熱遷移不中斷業務。
HA:會中斷(有3分鐘的中斷時間)。
業務編排將原來的物理設備的服務抽象成虛擬服務的概念,對用戶屏蔽具體的物理形態,針對具體的業務,將業務流量引流到相應的服務節點上。
板載網卡:服務器本身自帶的網卡。
PCIE卡:外置網卡。
網卡模式:一托二(一張網卡,2個網口),一托四(一張網卡,4個網口)。
PCIE:2*10GE*2,2個一托二的PCIE卡。
管理,業務(計算),存儲平面。
管理平面:經過管理交級換機的流量,只負責管理組件任務的平面,承擔集群內虛擬機的遷移流量。
業務平面:經過業務交換機流量負責業務虛擬機任務的流量。
VRM01----à管理虛擬機(除管理虛擬機外全是業務虛擬機)。
存儲平面:經存儲交換機的流量負責存儲業務。
必須知道管理和業務平面的規則。
作IP SAN等支持兩種存儲對接(存儲池和LUN)。
Server SAN(分布式存儲):fusionStorage---à華為的server SAN。
FusionStorage利用DSware軟件將服務器本地硬盤組成資源池。
云計算中主機是指服務器。
集群中節點是指服務器
2288v3最大槽位是25個。
SAS性能是在NL-SAS和SSD之間。
FusionStorage有副本機制和2副本的情況下。12G的硬盤只有6G的空間可以供用戶使用。
緊耦合DC以南北向流量為主。
云計算DC以東西向流量為主。
虛擬化:資源復用率和資源利用率高。
虛擬化------à將資源抽象成共享資源池。
Guest OS----à在OM上的OS。
Guset Machine----à虛擬出的VM。
Hypervisor---à:VMM(是XEN架構)。
Host OS:運行在真機上的OS。
Host Machine:物理機。
2288 V5服務器不支持XEN架構。
虛擬化的特點:分區,隔離,封裝,相對于硬件獨立。
分區:可運行多個VM。
隔離:不同VM之間相互隔離。
封裝:封裝成一個文件。
相對于硬件獨立:軟硬件解耦。
虛擬化是云計算的技術手段之一。
BMS-------à裸金屬-----à直接建立在硬件之上的。
裸金屬可以是一個單獨的服務器---à不會去作虛擬機的資源復用,并且裸金屬適用于對性能要求比較高的業務(如:數據讀業務)。
虛擬化的推薦值是一比三。
虛擬化技術是云計算在IaaS層具有高可用價值的基礎。
云計算不依賴虛擬化(虛擬化不是云計算必須的)。
4核---à核指的是可以同時跑的任務數(物理核)。
超線程技術(HT)不是虛擬化技術。
邏輯核:通過超線程技術,將一個物理核拆分成兩個邏輯核。
Vcpu對CPU的調度是以邏輯核為單位。
虛擬機的vcpu使用率大于30%時不建議開啟CPU復用。
虛擬機的vcpu使用率在20%到30%之間,建議虛擬化利用率是100%~200%(虛擬利用率)。
虛擬機的vcpu使用率小于等于20%時,建議虛擬化利用率是200%~300%。
集群內遷移的預留值1/n(n是指集群內虛擬機的數量)。
當虛擬機的份額與預留沖突時,以預留為主。
Openstack---à時云操作系統的內核。
Ecs:彈性云服務器(云主機)。
OpenStack不是虛擬化,只是操作系統的控制面(cps)----à只看到控制面。
Openstack不包括系統的數據面組件,如Hypervisor,存儲和網絡設備。
Openstack是構建云的關鍵組件。
元數據:描述數據的數據,關鍵性重要數據。
塊存儲于對象存儲的區別:塊存儲是將元數據與數據不分開存放的是放在一起的,而對象存儲試講元數據與對象數據分開存放的。
Glance:鏡像服務(社區版的openstack的鏡像是直接存在Glance服務中(在社區版的openstack是有存儲空間的))。
Cinder:塊存儲,系統之中除C盤以外的數據盤。
華為的FusionSphereOpenStack中Glance是將鏡像放入swift之中。
Swift給glance中的鏡像提供存儲空間。
Cinder:給云主機提供數據盤的功能。
Ceilometer:進行監控計費。
Heat:進行業務編排,可根據業務需要進行編排。
華為的Openstack:Gauss DB/Mongo? DB。
Ironic裸金屬--àopenStack特有的。
華為的用CPS來實現Dashboard。
身份認證(identity)很重要。
南向對接的是物理硬件(兼容多家廠商設備)。
V5:kvm------6.3。
V6:XEN,kvm-----6.1。
FC的web界面有VRM支持。
FusionStorage底層架構是服務器。
VM通過上行鏈路訪問外網。
上行鏈路屬于虛擬化層內的。
在一塊網卡上配多個ip時要考慮帶寬的限制。
eBackup只能備份虛擬機的系統盤。
cv專門做數據庫和數據盤的備份。
FusionManager統一資源管理。
FC只能管理FC上的資源。
若有第三方管理架構平臺的情況下用FusionManager來管理。
北向接口:開放的API對接各種第三方應用。
PXE從網絡啟動。
FC的功能虛擬機的動態調整。
FM可以統一管理資源,可查看虛擬機狀態。
FM兼容不同虛擬化資源統一管理。
FC是有VRM來的。
FC的管理界面是VRM提供的。
CNA還在VRM故障,業務還能運行,因為資源還在,已有業務不會影響,不能新增業務。
傳言openstackOC替代FM。
彈性IP:要的是分配,不要是回收。
彈性伸縮:在服務器上會自動發放VM,不用試回收(刪除)。
FusionNetDoctor:檢測網絡斷流的檢測。
塊存儲的接口(FusionStorage):SCSI接口(小型計算機接口),iSCSI接口。
將通用的X86服務器的本地HDD,SSD通過分布式技術組織大規模存儲資源池。
SSD主要是做緩存,在v3R6的服務器中必須有SSD作緩存,V3R5不要求SSD。
緩存是一個概念,內存是真實存在的物理設備。
緩存可以是一塊硬盤,也可以在內存條中。
對非虛擬化環境的上層應用和虛擬機提供業界標準的SCSI接口和iSCSI接口。
iSCSI:ip+SCSI(封裝到網絡中以網絡的形式傳輸)。
FusionStorage:由三臺及三臺以上的服務器組成集群。
FSM與FC功能類似。
FSM提供告警,監控日志,配置等維護操作,一般是主備。
FS單集群最多由4096個節點。
FSM故障不會影響現有業務,不能新增業務。
CAN(compute Node Agent):計算節點代理:通過ISO內核功能實現(硬件與VM之間資源溝通)。
?
FC集群里最多支持128個節點。
FSA:實現各節點與FSM通信。部署在多節點上,根據不同的要求分別在不同節點上啟用不同進程組合未完成特定的功能。
默認一塊磁盤部署一個OSD進程。
VBS:負責元數據的管理,提供分布式集群接入點服務,是計算資源能通過VBS訪問分布式存儲資源,每個節點上默認部署一個VBS進程,形成VBS集群,節點上也可以通過部署多個VBS來提升I/O性能。
MDC:元數據控制,實現對分布式集群的狀態。(對數據規則的控制的數據的重建(硬盤換掉的情況下))。
在I/O過程中沒有MDC參與。
分布式存儲有副本機制。
分布式存出的數據重構比企業存儲塊。
MDC監控OSD的運行狀態,控制數據塊寫入那個OSD中。
MDC,VBS,OSD三種:計算,管理,存儲節點
MDC用zk集群來操作。
Zk是以2n+1的形式存在,部署MDC最少3個節點,以單數形式存在,可以是3,5,7個節點。
FS支持windows和Linux的操作系統。
一個服務器最少25塊盤。
計算:cpu/內存/網卡。?????? 存儲:磁盤。
HA(高可用性):將計算與存儲分離。
兩臺服務器要實現遷移必須連在同一個共享存儲上。
在標準解決方案中直接在CAN中安裝FSA再安裝MDC等進程來組成存儲。
云中除了VRM外都用共享存儲。
VRM是裝在RAID卡中的。
融合部署適用于不打算擴容的環境。
集群要考慮到可靠性(節點不能再同一個機柜)。
存儲:前端跑業務,后端與存儲介質相連。
Fusionstorage中是創建卷。
FS的底層只要是X86架構的服務器就行。
企業存儲更適合于數據庫。
企業存儲(IP SAN,FC SAN)--------------à18000系列的存儲。
桌面云,kvm淘汰全內存。
光纖交換機丟包率低,(災備是要求用光纖交換機)。
桌面云:安全可控,移動,簡單運維,快速故障恢復,減少業務中斷時間。
桌面組是相同類型的桌面(用同一個模板發放的桌面)。
虛擬機組是用戶自認為相同的類型的虛擬機。
AD-------------à用戶認證。
AD(access? Domain)。
AD和DHCP Server 管理虛擬機。
vAG/vLB:(虛擬網關/虛擬負載均衡)。
HDC(Huawei Desktop Controler):華為桌面控制。
HDC:華為桌面云的核心組件。
Licence是允許同時登陸的最大用戶數。
ITA(IT適配器):最終呈現是在網頁中。
DB(Guass DB)
Backup Server:只備份FA管理組件的數據。
TCM:可有可無。
這之上的都是FA的管理組件(以虛擬機的形式來呈現的)。
TCM使用MySQL數據庫。
HDA和HDP是虛擬機與外部交互的組件。
vAG/vLB------------à使用的是升騰的處理器。
共享網盤:可讀可寫和只讀。
SC(soft client):軟客戶端。
SVN:華為安全網關和負載均衡產品。
桌面云:標準桌面云和桌面云一體機。
Fusioncube:虛擬化超融合解決方案。
Fusioncube(至少三臺服務器):底層是服務器(可以在這上安裝fusionSphere)
FusionCube Center(FusionCube提供維護)。
Fusioncube出廠自帶1臺CE5800(千兆口:服務器的BMC口是千兆口(以太網口))交換機做管理口,和2臺CE6800座業務口(光纖口)。
WI的端口8081或8448(ITA的體現)。
AD用戶和計算機添加用戶和用戶組。
Vdsadmin在鏈接克隆是使用。
15:向HDC請求用戶擁有的虛擬機。
16:查詢用戶虛擬機信息
這兩步很重要。
23:DB查詢到DB有VM注冊信息后你會返回給HDC是否有 注冊信息,再向VM返回預登陸信息。
25步后請求獲取策略文件后由HDC向DB請求再有DB返回給HDC是否獲取到策略文件。
策略:------------à打印機功能。
Licence是根據需要同時在線的用戶數來進行購買的。
獲取虛擬機IP是從DB中獲取的。
HDC只是一個控制器,沒有存儲空間。
35 獲取用戶名IP是從DB中獲取的。
39 上報虛擬機登錄狀態(記錄日志,故障維護)從HDC中去查詢。
虛擬機啟動風暴:(服務器同時登錄的數量過多),vLB反映是負載不好。
AD里的鑒權不成功---------------------à虛擬機登錄一直轉圈圈。
完整復制第一臺比鏈接克隆塊,第二臺開始就會比鏈接克隆慢。
CT5100:瘦終端型號。
線性擴展--------à快速適應業務發放------------àscale out。
ManageOne:是公有云和私有云共有的。(可以給多個數據中心做容災備份)
Map-Reduce-----à大數據組件。
純虛擬:小企業。
DCI(數據中心二層互聯)。
融合設施(FusionCube)。
SDC(軟件定義 計算)。???? SDS(軟件定義存儲)。
華為云存儲:FusionStorage,OceanSor9000。
FusionStorage是華為定義的Server SAN。
SAN---------àLUN。
NAS-------à文件系統。
LUN要求文件系統必須與服務器一致。
NAS要求文件系統不一定與服務器一致。
標準化的存儲是SAN存儲,NAS是非標準化存儲。
FusionSphereType1 (軟SDN):
ServiceOM已配好外部網絡。(此組件是直接對接外部網絡)
SC要發放成功,必須ServiceOM對接外部網絡物理性成功。
級聯管理-----à大型環境。
硬SDN比軟SDN多了個SDN控制器。
Type 1最復雜,Type2 硬SDN,Type無SDN沒有三層網絡。
ManageOne用于服務申請和租戶自助操作門戶。
云服務保障:DC拓撲,原因分析,告警性能,實時監控,性能報表。
VDC只要是實現資源配額的功能。
VDC(虛擬數據中心)就是一個區域。
SC(運營管理門戶:主要是運營管理):組織管理,租戶管理,產品目錄管理,流程審批,計量計費。
OC:運維管理。
IAM是ManageOne的身份驗證。
云計算的三種解決方式:服務器虛擬化,桌面云解決方案,fusioncloud私有解決方案。
如果提到了用戶數量------------à使用桌面云。
服務器數量多,重復購買嚴重------------à資源擴展性差。
開源的Glance有存儲空間。
私有云的鏡像分為:公共鏡像,私有鏡像,共享鏡像。
私有鏡像:自己自定義鏡像。
共享鏡像:別人共享給你的鏡像。
這些鏡像都是存在swift里的。
所有組件都經過keystone鑒權。
Nova:基于RestAPI,支持大容量水平擴展,支持多種主流虛擬化平臺(不依賴廠商)。
FC的兼容性沒有openstack好。
Nova-API:提供API接口。
Nova-schduler:選擇合適主機(根據cpu和內存的權重來決定)。
Nova-Conducter:數據庫操作和復雜流程控制-----à功能類似HDC。
Nova-compute:虛擬機生命周期管理和資源管理。
Nova-novncproxy:novnc訪問虛擬機代理。
Nova-consolecuth:novnc訪問虛擬機鑒權。
Nova-compute:管理的是業務虛擬機。
Nova-compute:3+n的模式3指的是最少3臺服務器,n指的是計算節點。
華為的MQ叫Rabbit MQ(異步消息隊列)。
異步消息隊列的意思是不是API發出消息conducter就馬上接受,而是conducter通過周期性的掃描消息隊列來接受消息。
HAproxy:將資源平均分給3個nova節點。
FusionCloud的登錄界面:
CPS:openstack/對接存儲/虛擬化比例。
Serverce OM:對接資源池/網絡創建/規格/鏡像。(網絡創建主要是為了外部鏡像)
SC:VDC/申請產品目錄/云服務/各種管理。
OC:監控日志。
可用分區(AZ):物理上相互隔離的分區。
同一個Region的不同AZ之間不能相互訪問。
HostAggregat:主機組--------à分為手動和自動創建。
如果是手動創建的話:在主機組內服務器的cpu,內存型號不同會失敗。
卷是有FusionStorage創建。
Flavor:規格。
虛擬機先創建規格,再有鏡像,在鏡像導進去。
Keypairs:密鑰對:安全性更高的登入方式。
HLD:高階段設計(售前)。
LLD:底階段設計。
cps==FusionSpher OpenStack。
cps:做openstack的對接作關鍵組件的配置(磁盤管理)。
一般3個RAID卡。
系統和鏡像??? RAID1。(高斯DB)
Swift:RAID1
Image-cache,image:RAID10 .
RAID0:1塊。
RAID1:2塊
RAID10:偶數塊磁盤。
ECS(彈性云主機):虛擬服務器,彈性云服務器,計算實例。
Server metadata:云服務器(虛擬機)的元數據。
Flavor:在OM中創建(規格)---------------à給云主機使用。
Quota配額:資源上限(是指定給租戶使用)。
HostAggregate:一個HA內的若干host,一個HA 內的物理主機之間相互隔離。
ServerGroup:虛擬機的親和性(綁定)/反親和性(互斥)
Openstack的鏡像格式是qcow2--------------à存在swift中。
Nova-API:有合法性檢驗的功能。
Nova-conducte:是從G版后的。
Nova-schedule:chance(Random),Filter-schdule(正在用)----à默認是以內存權重,支持CPU權重。
Nova-compute:占一半的作用(云主機用的磁盤,網絡都是由nova-compute來提供)。
持久化存儲(fusionstorage)。
?
通過驅動的方式接入不同種類的后端存儲(IP SAN,本地等)。
Cinder從F版本開始。
Cinder的核心功能是對卷的管理。
Cinder-api:接口。
Cinder-scheduler:選擇存儲。
Cinder-volume:負責后端與存儲對接,要有驅動。
Cinder-backup:備份后磁盤空間的組件。
VBS(volume BackupServer):單個磁盤的備份(單獨備份數據盤)。
ECS的主要備份是為了節省備份時間
VBS和云主機備份會沖突,不能同時進行。
Nova向Neutron申請網絡。
Cinder對接的后端存儲(不一定是華為廠商的,可以是第三方廠商提供的)。
IP SAN,FC SAN--------à企業存儲,OceanSor。
FusionStorage---------》只支持SAN存儲。
Cinder3個節點起配,3個cinder一起跑以負載均衡的模式向3個節點分發任務。
第一步配置HAproxy,(代理的IP)是將多個cps節點融合到代理上。
計算節點上安裝ECS。
異步:發送者只發送接收者周期性掃描。
控制器是華為的硬件設備。
第一臺cps默認為網頁的登錄IP地址。
第一臺cps默認為代理。
服務也要孔家,nova-compute只是一個服務。
Ultrapath(華為存儲多路徑)是安裝到服務器的。
IP SAN --------à單交換機和雙交換的情況。
A控和B控之間是相互獨立的(不是主備的關系)。
多路徑是為了實現在A控壞了的情況下,將A控的業務轉到B控上來。
有業務在服務器上跑就叫主機或節點。
Upadmin--------à驗證多路徑安裝是否成功。
OpenstackOM==ServiceOM
運營:申請云主機。
云服務:容災備份等為用戶提供的模式。
Scheduler與compute之間通信主要是通過RabbitMQ通信。
Glance本身不帶存儲。
Glance先到swift下載鏡文件,再由Glance上傳VM。
Glance和swift之間有個image-cache(加快glance的下載速度)。
總結
- 上一篇: 通过微信搜一搜功能制作自己喜欢的表情
- 下一篇: 【汇编】OllyDbg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