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PHD (1)
做PHD兩年了,經驗不多,從朋友、導師、教授、名人得到的做PHD的經驗卻很寶貴,為了不讓自己忘記,特此記錄,希望對各位已經是PHD或即將成為PHD的朋友有所幫助。
1.多讀文章
做PHD與做碩士不一樣,計算機的碩士一般要求動手能力強,能給導師干活,對碩士生將來的就業會有幫助。而博士生要求要有深厚的理論知識,對某一領域的來龍去脈要理解透徹,只有閱讀大量的文獻之后才有這樣的積累,這時候再去寫文章將事半功倍。香港中文大學的一個PHD告訴我,會議的文章往往由于評審時間短,周期短,因此創新點較新穎,多讀此類文章可以激發自己研究領域的新想法。期刊類的文章一般比會議的文章質量要高很多,但由于審核時間較長,周期長,文章內容就沒有會議論文那么新穎。總之,多讀一些文獻。最好每讀完一篇或一系列相關的文獻后就總結一下,做成PPT與同學、導師演講討論,可以很快地提高自己的水平,最重要的是對將來博士答辯時是很必要的積累。
2.文獻要讀透
一位美國教授告訴我們,只讀幾篇文章收獲不大,要把與此相關的文獻都讀完,然后再給導師演講,這樣才有質的提高,導師有問題問你時,你就不會說:"啊,這個問題我也不清楚,我下來后再去查查。"一問三不知,應付性地 presentation 毫無意義,演講完一周后肯定忘得一干二凈。當讀到一篇自己很感興趣的論文時,可以通過參考文獻、被引用的文獻等地方查找相關的文章,全部讀完。這樣量變才能轉化為質變。要達到通過一兩句話就能把某個問題說清楚。
要從最好的地方找文章讀,什么infocom啊,mobicom啊等等。
3.關于寫文章的一些見解
寫英語文章時,一定要把每句話都追求到完美,讓評審人找不到任何可挑剔的地方。
數學基礎對文章錄用有著很大的決定性作用,所以要把數學理論基礎學扎實。如果數學基礎學得不好,沒有時間去鉆研的話,可以把文章里用到的理論知識吃透再寫出來,不能讓評審人看出一絲你理論不扎實的跡象。
要想快速出一篇文章,就要把握好文章的研究方向,最好是采用"跟風"的做法,選擇去follow最新的熱點問題,比如現今"云計算"很火,可以找這方面的好文章讀讀,然后在別人工作的基礎上下功夫,比如"集中式的……"可以研究"分布式的……",semi-honest的可以寫成malicious的。總之在牛人的基礎上下功夫可以節省很多時間。
4.寫參考文獻的捷徑
可能初次寫文章的同學當寫好一篇論文后,需要補充參考文獻,最快速的辦法就是在google的學術搜索中找,比如搜索文章的關鍵字,然后找到被用次數很多的文獻,一種辦法就是去找它的參考文獻中的論文,另一種就是找引用它的文章(點擊google學術搜索的"被引用次數"),這樣一層層找下去之后,就能找到最新的文獻。
看某篇文章能否被用作你的參考文獻,最快的辦法就是去讀它的摘要(Abstract)和結論(Conclusion),讀完后基本就知道這篇文章的大致內容,總結一下就可以寫入你的引言(或Introduction)部分。
? ?
以上是我的小小經驗,以后會有更多的補充上。對于一個長期干工程的人來說,寫論文是我的惡夢,初次入門,也許有些地方寫得不好,歡迎大家指教~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cxun/archive/2010/07/27/1786010.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如何做PHD (1)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用碧海潮声制作的宋体(雅黑宋体)替换Wi
- 下一篇: 四十之后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