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支付占比再创新高,距日元仅相差1%,未来能反超吗
大家好,這里是“希財課堂每日讀財”,我是大財師兄,本期和大家分享的主題是“人民幣國際化”。
目前,人民幣是世界第五大國際支付貨幣和外匯儲備貨幣。不過,人民幣在國際支付市場和全球外匯儲備上的占比卻并不高,并且遲遲都沒能突破3%,為什么會這樣呢?
人民幣國際支付占比再創新高
根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人民幣的國際支付金額環比大增38.06%,占比由2月份的2.2%上升至2.49%,超過了今年1月份的2.42%,再創新高。
雖然人民幣國際支付占比上升了,但排名沒有什么變化,仍然為第五位,不過與排在第四的日元差距在縮小。日元的國際支付占比為3.49%,與1月份剛好持平,人民幣與日元的差距剛好還有1%。
除了人民幣外,美元3月份的國際支付占比也上升了,由前一個月的38.43%升至39.43%。歐元則由37.13%降至35.77%,降幅較大,使得與美元的差距又擴大了。另外,英鎊3月份的國際支付占比也由上月的6.57%降至6.3%,今年來已連降兩個月。
可以看到,人民幣的國際支付占比與排名第一、第二的美元和歐元還有著難以逾越的差距。在未來幾年內,唯一有希望超過的可能就只有日元了。然而,雖然人民幣目前與日元在國際支付市場占比的差距很小,但想要超過卻并不容易,因為人民幣在國際支付市場的占比從來沒突破過3%。
事實上,2.49%并不是人民幣在國際支付市場占比中的最高值,早在2015年,人民幣的國際支付占比就曾達到2.79%,這五年多以來基本上就是在1.5%—2.5%之間震蕩,再難更進一步。
為什么人民幣國際支付占比很難突破3%?
我國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商品貿易國。很顯然,與我國目前在全球的經濟和貿易地位相比,人民幣占國際支付的比重偏低,與我國的經濟實力嚴重不相符。之所以會這樣,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國在人民幣國際化上,并沒有花大力氣去強推,而是順其自然,讓市場做出選擇。
近日,央行副行長在博鰲亞洲論壇上指出,人民幣國際化的目的并不是取代美元或其他貨幣,而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進程,讓市場做出選擇,以使國際貿易和投資更便利化。
由此可見,人民幣國際支付占比遲遲沒能突破3%,跟我國在人民幣國際化上的“進取心”不足有很大關系。因為如果有意去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情況可能就會大不相同。
目前,人民幣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的SDR(特別提款權)的權重就達到了10.92%,僅次于美元和歐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世界最具權威的金融機構之一,可見人民幣在世界官方中的認可度還是比較高的。
而我國作為全球最大商品貿易和第二大經濟體,是世界很多國家的最大貿易對象,與世界很多國家有密切的經濟往來。所以只要我國有意要擴大人民幣的國際支付份額,相信應該不是多難的事。
除了我國在人民幣國際化上沒什么“進取心”外,也還存在其他阻礙人民幣國際支付占比實現突破的因素,其中一個就是美元的霸權地位仍然還在。由于美元對全球經濟和金融領域的滲透已經很深,任何國家想要從中抽離,完全拋棄美元,都會付出不小的代價,如果沒有必要一般也不會那么做。這就讓其他的貨幣很難獲得較大的機會。
不過,即便我國不打算強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相信隨著我國在全球經濟地位的進一步提升,人民幣在全球的使用肯定會越來越多。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人民币国际支付占比再创新高,距日元仅相差1%,未来能反超吗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mysql简单外连接查询
- 下一篇: 信用卡逾期三个月补救 这样做能帮到你